印度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 A+
所属分类:地理环境

第八章宗教与民俗

第八章宗教与民俗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信仰多宗教的国家,官方承认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基
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据.. 1993年统计,90%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6.5%的居民信仰基督教,3.1%的居民信仰天主教,其余的居民信仰佛教和印
度教等宗教。
印度尼西亚建国指导思想“潘查希拉”五基原则第一条就是“信仰神道”。
所以印尼政府保证人民信教的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各级政府专门设立宗
教事务部负责管理宗教事务。印尼政府把宗教信仰作为教育人民和保证社会
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非常重视宗教事务和宗教教育。每年都要拨不少
专款用于扶助建设清真寺、教堂、宗教学校、发行宗教经书和开展各种宗教
活动。例如1991~1992年,新建用于宗教活动的各式伊斯兰清真寺、基督教
和天主教教堂、佛教和印度教寺庙达.. 14500以上。同期发行.. 71.91万册宗教
经典着作,其中《可兰经》56.34万册、基督教《圣经》51000册、天主教《圣
经》50000册、《吠陀经》29780册、《佛经》24950册。印尼政府还兴建了
众多的伊斯兰教学校、设立伊斯兰教师培训中心和提供大量的宗教教科书
等。印尼政府把宗教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说明,印尼政府虽然尊重人民的宗教信仰,而且居民的绝大多数都
是宗教徒特别是拥有众多的伊斯兰教徒,但是印尼宪法规定印尼实行政教分
离的制度。

(一)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 13世纪末传入印度尼西亚。当时印尼正处在麻喏巴歇王朝的
统治下,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来自印度和波斯的穆
斯林商人一面经商,一面传教,使伊斯兰教得以传播。伊斯兰教主张自由贸
易,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和私有财产,又提倡赈济贫民等,比较容易为广大
商人和平民所接受。许多封建领主也逐渐改信伊斯兰教,并利用伊斯兰教来
反抗信仰印度教的麻喏巴歇王国,以图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随着麻喏巴
歇王国的衰弱和崩溃,在印尼出现了一系列伊斯兰教王国。从此伊斯兰教得
以广泛传播,逐渐成为印尼的主要宗教。

荷兰殖民统治时期,伊斯兰教教民曾高举“圣战”旗帜,反抗荷兰殖民
统治,在争取民族独立运动过程中,伊斯兰政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911年
印尼商业资产阶级建立了“伊斯兰商业联盟”,次年改为“印度尼西亚伊斯
兰联盟”。1919年伊斯兰联盟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性政治
组织,会员达.. 250万,在印尼颇有影响。1942年,日本军队侵占印尼,伊斯
兰联盟被迫停止活动。

印尼独立后,伊斯兰教政党——马斯友美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等,曾
是执政的主要政党。后马斯友美党因参加地方叛乱活动,被苏加诺政府取缔。
苏哈托政府执政后,马斯友美党曾试图恢复,但遭拒绝。苏哈托政府主张简
化政党,因而1973年.. 1月,将印尼的伊斯兰教政党合并成建设团结党。该党
由印尼穆斯林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伊斯兰联盟和白尔蒂伊斯兰教党组成。

印尼的伊斯兰教分为两种教派,一派称阿邦安,一派称散蒂利。前者常
被称为名义上的“爪哇穆斯林”,因为他们信仰中包含了原始的爪哇宗教等

成分;后者则严格地遵从伊斯兰教教义。在政治上前者主张建立世俗国家,
后者主张建立伊斯兰教国家,或至少建立伊斯兰教占重要地位的国家。马斯
友美党曾长期主张建立伊斯兰教国家,但不论是苏加诺还是苏哈托政府,都
反对把印尼建成伊斯兰教国家。

成分;后者则严格地遵从伊斯兰教教义。在政治上前者主张建立世俗国家,
后者主张建立伊斯兰教国家,或至少建立伊斯兰教占重要地位的国家。马斯
友美党曾长期主张建立伊斯兰教国家,但不论是苏加诺还是苏哈托政府,都
反对把印尼建成伊斯兰教国家。

4个机
场,有成百架飞机运送朝觐者。

伊斯兰教有五大教条,为教徒应遵守的条规,称为五功:一,念功—念
诵“真主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真主的预言者”;二,拜功—每天礼拜五
次,到了礼拜的时刻,清真寺击鼓为号,向西(麦加)而拜。星期五中午到
清真寺礼拜;三,课功—即施舍,把钱财物品施舍给穷人,在“斋戒月”(伊
斯兰历九月)内实行施舍的特别多;四,斋戒功—每年在伊斯兰教历九月斋
戒一月,由日出而迄于日入,不饮不食,甚至不准抽烟,不许吞口水,但做
繁重工作或有疾病的人可以例外。斋之始,以看见新月为起点;斋之终,也
以看见新月为结束。斋戒完毕,当天晚上鼓声不绝,万鼓齐鸣,直到天亮。
天明后便是伊斯兰历十月一日,称为“开斋节”,印尼人民穿上新衣,相互
祝福宽恕,异常热闹,俗称“印度尼西亚新年”;五,朝功—即往麦加巡礼,
参加过巡礼的称为“哈只”,以戴白帽子为标志。

(二)天主教和基督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随着葡萄牙和荷兰等殖民主义国家的入侵,而在印尼
传播的。16世纪,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入侵马鲁古群岛,就开始在那里传播
天主教。荷兰人入侵后,则主要传播基督教。后来印尼逐渐沦为荷兰的殖民
地,因而基督教获得更广泛的传播。1640年,荷兰殖民者在雅加达建立了基
督教教堂。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对天主教进行排斥和限制,直到
1808
年总督丹德尔斯统治时期,实行各种宗教平等的政策,才使天主教获得较为
自由的发展。1847年,荷兰殖民当局与印尼天主教会达成协议,使天主教获
得更广泛的传播。此后天主教逐渐由外岛传播到爪哇各地。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活动受到严格的限制,教士也
遭到迫害。

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天主教和基督教继
续获得较大的发展。1949~1959年,印尼天主教徒由38.43万人增加到117.67
万,增加了将近两倍。1973年,天主教徒约
260万,占全国人口的
2%。比
1959年增加了一倍多。1980年天主教徒达到
370万,占全国人口的
2.51%。

1989年,天主教徒又增加到
430万,占全国人口的
2.8%。另外,1986~
1989年,印尼天主教堂
12106座,印刷《圣经》约
10万部。

在这期间,印尼的基督教徒也不断增加,到
1980年基督教徒达到
780
万,占全国人口的
5.3%。基督教堂从
1970年的
13149座增至
1987年的
26547
座,印刷《圣经》从
55331部增至
13.56万部。

印尼独立后,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也分别于
1945年
12月和
11月成立印
尼天主教党和印尼基督教党。在
1955年举行的全国普选中,基督教党在议会
中获得
8个议席,天主教党获得
6个议席。

1965年苏哈托执政以来,要求每个居民在身份证的“宗教信仰”一栏里,
填写所信仰的宗教,许多人,特别是华人,纷纷表示有宗教信仰和加入宗教

团体,其中不少人信奉于天主教和基督教。所以苏哈托政府时期,天主教和
基督教发展很快,教徒不断增加。

团体,其中不少人信奉于天主教和基督教。所以苏哈托政府时期,天主教和
基督教发展很快,教徒不断增加。

1973年
1月简化政党时,将基督教党和天主教党,同印尼
民族党、印尼独立维护者协会及平民党,合并成印尼民主党。在合并前
1971
年的议会选举中,基督教党和天主教党分别获得
1.5%和
0.7%的席位。合并
后,两党原有的独立性减小了。

苏哈托政府一方面限制宗教政党政治势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允许各教的
正常传教活动,并要求各教教徒和睦相处,彼此平等相待。

(三)印度教和佛教

公元初,印度尼西亚曾受印度文化较大的影响,在加里曼丹东部和爪哇
西部出现了印度化的国家古泰王国和多罗摩王国。这些国家信奉印度的婆苏
门教。婆苏门教后来在加里曼丹、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岛广泛传播。

印度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
义,经改革而成。印度教后来也逐渐流行于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印尼最大
的印度教陵庙是中爪哇日惹附近的普兰邦南陵庙,它建于
9~10世纪,是一
个由
200多座建筑物组成的陵庙群。

麻喏巴歇王国前期,印尼仍流行印度教和佛教。但到后期伊斯兰教逐渐
传入。随着伊斯兰王国的建立,伊斯兰教逐渐取代印度教和佛教,成为印尼
人的主要宗教信仰。

目前,只有巴厘人(居住在巴厘和龙目岛)信仰印度教,还有爪哇的两
个人数很少的民族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的混合宗教。

流行于巴厘的印度教,已同巴厘原有宗教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印
度—巴厘教”。印度巴厘教的历法规定:一年为
310天,全年分为
30周,每
周有不同的节日。重要的节日有加隆安节、智慧节等。加隆安节是印度教最
盛大的节日,为期
10天。印度教的庙宇遍布巴厘岛,因此巴厘岛有“庙宇之
岛”之称。据统计,1986~1987年,印尼全国有印度教庙宇
34223座。印度
教的全国性组织称“印度教理事会”。

佛教在印尼传播也很早。公元七世纪室利佛逝王国曾经是东南亚重要的
佛教中心。公元
671年,中国唐代著名高僧义净,曾在室利佛逝学习梵文和
研究佛法达
14年之久。他撰写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
传》,成为研究佛教史的重要史料。8世纪后半期,室利佛逝王国进兵爪哇,
灭诃陵王国,建立夏连特拉王朝。夏连特拉时期,中爪哇建立了世界闻名的
婆罗浮屠佛塔,标志着印尼佛教进入了鼎盛时期。

除婆罗浮屠外,爪哇著名的佛教陵庙有:中爪哇的卡拉珊陵庙、萨里陵
庙、千庙陵庙、巴旺陵庙以及东爪哇的加高陵庙、宋勃拉宛陵庙等。苏门答
腊的著名佛教遗址是位于该岛北部的巴东拉瓦斯陵庙群,它建于
11~14世
纪。印尼的佛教陵庙主要集中于爪哇。

爪哇麻喏巴歇王朝(1293~1520年)是印尼古代史上最兴盛的时代,它
起初信奉印度教,后改信佛教。13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后,伊斯兰教逐渐在
印尼传播。后来建立的伊斯兰教王国推翻了麻喏巴歇王朝,伊斯兰教逐渐成
为印尼的主要宗教。

印尼独立后,不论是苏加诺政府还是苏哈托政府,都承认佛教为印尼的
合法宗教之一。印尼宗教部设有“佛教事务司”,管理有关佛教事务。据统
计,1971年佛教徒为
109.23万人,至
1980年,佛教徒增至
139.19万人,

占当时印尼总人口的
1%弱。此后,佛教徒人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仰佛
教的华人日益增多。据雅加达佛教有关刊物勃拉那·本达里卡
1983年估计,

1987年佛教徒将达到
300万人。


1986~1987年期间,印尼有佛教庙宇
2258座,向佛教徒分发
17,
500
部佛经。

印尼佛教徒在每年的涅槃节,都要举行盛大集会纪念释迦逝世。届时佛
教寺院举行佛涅槃法会,挂释迦涅槃图像,诵《遗教经》等。印尼政府把佛
教的涅槃日定为全国的节日之一。1990年举行的涅槃节都十分隆重。在著名
的婆罗浮屠佛塔前,一位名叫巴那那劳的僧人放置舍利,万名善男信女冒雨
参加纪念活动。在门杜陵庙、巴旺陵庙以及雅加达的梅达·阿拉玛庙都有纪
念仪式。

二、节日

二、节日

1.元旦(1月.. 1日):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印尼人也过元旦节。元旦
这一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举行宴会或歌舞会,欢庆新的一年的到来。
2.“3月.. 11日命令书”纪念日:1966年.. 3月.. 11日,苏加诺总统迫于军
方和学生的压力,签署了把权力移交给苏哈托的命令书。自此,苏哈托接管
政权,建立“新秩序”,命令书签署之日被定为纪念日。
3.国际劳动节(5月.. 1日):和世界各国相同,印尼政府也把这天作为
庆祝劳动者的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4.民族节(5月.. 20日):1908年.. 5月.. 20日,在雅加达建立了印尼第一
个民族组织“崇知社”(也译为“至善社”),旨在宣传教育、以科学救国
和进行文化启蒙运动。崇知社的成立,标志着印尼民族的觉醒。后来印尼政
府把“崇知社”成立的日子定为民族节。
5.建国五基诞生日:1945年.. 6月.. 1日,印尼总统苏加诺提出了“潘查希
拉”五基原则,作为印尼建国的指导思想,意义重大。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建
国五基诞生日。
6.国庆节(8月.. 17日):1945年.. 8月.. 17日,苏加诺总统向全世界宣布
印度尼西亚独立。每逢国庆节到来,举国上下,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示
纪念。
7.全国体育节(9月.. 9日):1948年.. 9月.. 9日,印尼政府在爪哇梭罗举
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标志着印尼体育事业的诞生。印尼政府利用纪念这
个节日,鼓励人民开展体育运动,重视身体健康。
8.建军节(10月.. 5日):印尼独立后,于.. 1945年.. 10月.. 5日成立了人民
治安军。印尼政府后来就把这一天定为印尼的建军节。每年这一天,陆、海、
空三军要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
9.青年宣誓节(10月.. 28日):1928年.. 10月.. 28日,印尼全国青年组织
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雅加达举行,代表们宣誓:忠于一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
共和国;忠于一个民族,即印度尼西亚民族;采用一种语言,即印度尼西亚
语。因此,10月.. 28日被定为青年宣誓节。
10.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日:11月.. 5日,这天印尼政府要组织活动,进
行宣传,唤醒人们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11.英雄节(11月.. 10日):印尼宣布独立不久,英军以接受日军投降为
名,试图侵占印尼。11月.. 10日,当英军在泗水登陆时遭到了印尼军民的英
勇抵抗。泗水之战使泗水获得了“英雄城”的称号,11月.. 10日后来被定为
“英雄节”,旨在发扬印尼军民的英勇精神。
12.母亲节(11月.. 22日):1928年印尼各界妇女团体举行首次全国性妇
女代表大会,大会决定把.. 11月.. 22日定为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可以不做家
务,并接受全家人的祝贺。
13.斋戒月: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 9月(莱麦丹月),
穆斯林必须斋戒一个月,白天禁食,晚上进餐。
14.开斋节:每年伊斯兰教历.. 10月.. 1日为开斋节。每逢此日的到来,印
尼穆斯林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全国放假一天。开斋后,穆斯林饮食恢复

正常。

正常。
古尔邦节:也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
教历
12月
10日为古尔邦节。每逢此日,穆斯林沐浴盛装,举行庆祝活动。
16.寂静日:也称印度教新年。节日里,教徒门
24小时不得进行任何活
动,甚至不得出门、点灯、烧火。
17.卫塞节:是印尼佛教纪念佛教主悟道的日子。每逢这一节日,来自全
国各地的佛教徒云集到中爪哇的婆罗浮屠、门都特等寺院举行盛大的庆祝活
动。
18.圣诞节:12月
25日,基督教徒纪念传说中耶稣诞生的节日。
19.复活节是印尼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三、民间习俗浅说

三、民间习俗浅说

印度尼西亚人的民族服装,一般是着上衣,下身围纱笼(一种长围裙)。
女的上衣是对襟长袖,没有衣领,下身是围色彩艳丽的沙笼。男的上衣是有
领对襟长袖,下身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女的一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
头上包扎各式头巾,或带黑色无边小礼帽。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
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穿袜子。

沙笼一般长约.. 2米、宽约.. 1米,缝成圆筒式的围在下身。晚上睡觉时纱
笼还可以盖在身上防凉防蚊子叮人。由于印尼地处热带,睡觉时不必盖厚毯
子,也常有蚊子。沙笼一般是用印尼特产的“巴迪克”料子制作。这种巴迪
克料子通常是用手工腊染或机器印染有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卉或格格图案,料
子有的是棉布、有的是尼龙或丝绸。

男人扎的头巾,料子也很讲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扎的方式随各
地而异,扎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圆形。头上戴的无边小黑色礼帽,通常是用
平绒布制作,颜色发亮。按印尼人的习惯,男人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
帽,表示已长大成人,要讲究礼仪了。

印尼的妇女,一般都喜欢配带首饰,如耳环、手镯、戒子、项链等。有
钱人配带的是金首饰、经济条件差一些的配带银或兽骨制首饰。

妇女一般是留长发、卷发髻、并喜欢插花。

随着印尼社会的现代化,人民的服装也在不断变化,城里人穿西装、时
装越来越流行。男人穿西服、长短袖衬杉、长裤、打领带、脚登皮鞋;女人
穿各式长短裙、烫各式发型、脚登高跟鞋,处处可见。农村人的服装也在变
化,也和城市居民一样、穿时装的人越来越多。

(二)饮食

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
是大米更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
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
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绝大部分居民不吃猪肉,而是
吃牛羊鸡肉和鱼虾之类。印尼是一个盛产香料的国家,被誉为“香料之国”。
所以印尼人制作菜肴喜欢放各种香料(如大料、胡椒、肉豆蔻、香菜子等)
以及辣椒、葱、姜、蒜等。因此印尼菜的特点,一般是辛辣味香。印尼人喜
欢吃“沙爹”、“登登”、“咖哩”等。“沙爹”,是牛羊肉串,制作方式
讲究,先把鲜嫩的牛羊肉切成小块,然后浸泡在放有香料等的调料里,再用
细竹条串起来,用碳火烤,边烤边用调料汁在串肉上撒滴,使串肉散发出阵
阵的香味,烤熟后蘸辣椒花生酱一起吃,味道鲜美可口。“登登”是牛肉干,
制作方式也很考究,先把鲜嫩的牛肉切成薄片,再涂上伴有香料的酱油、略
放些糖,然后晒干。吃的时候,用油炸,味道也很美。印尼盛产鱼虾,吃鱼
虾也很讲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鱼开膛后,在鱼肚里涂上香料和辣酱,
然后烤熟吃。吃虾时,把活虾放在玻璃锅内,倒上酒精、点上火,盖锅盖,
片刻便把活虾煮熟、然后蘸辣酱吃。

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抓饭时,
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

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
手指上。喜欢手抓饭的人,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
手指上。喜欢手抓饭的人,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印尼盛产各种热带水果,尤其是香蕉品种多达几十种。根据香蕉的品种,
吃法也不同。有生吃的、有煮吃的、有用油炸的、有用碳火烤的。用油炸的,
一般是先将香蕉去皮、切成两半,用稀面裹上,再用油炸。用火烤的,一般
是先把带皮的香蕉压偏,然后在碳火上烤熟、吃的时蘸糖酱一起吃。

(三)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农村不一样,城里的住房一般是现代式建筑,而
农村则随各族和各地的习惯,而建造不同式样的住房。

城里的现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层和高层楼房。这些住房大都比较宽敞、
有卧室、客厅、饭厅、厨房和卫生间。卫生间大都设有洗澡设备。由于印尼
是热带国家,人们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们称为“冲凉”。随着人口的
增加、大城市也开始盖一、二十层的高层楼房,供一般公务员和职工居住。

爪哇农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达人和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
多数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脚屋,不过离地面不高。富人盖房多用木料
和砖瓦,穷人则主要用竹子盖房。

巴厘人的住房,一般都盖在一个小院内,院子用土墙围着。院内有住房、
附房和家庙。住房是供人居住,附房是厨房和仓库、家庙设有祭台,用以祭
祀祖先和神祗。

米南加保人的住房,形式奇特,屋顶两端翘起来,形成马鞍形或水牛角
形。房屋内部很宽敞,分为好几间屋,有供年长者居住、有供孩子居住、有
供新婚夫妇居住。房子主要用木料构造,地板一般离地面约
2米高,门前设
有梯子。

苏拉委西岛农村居民的住房,大多数也是高脚屋,地板离地面高
2米或
更高,主要是防水,因为雨季时雨水多。富人盖房多用木料、穷人多用竹子。
如房子的地板和墙,或用木板,或用竹料编成。富人家里有床、桌椅等家具,
穷人家里主要是铺席子,吃饭时席地而坐,睡觉时铺席子睡。房子的屋顶多
用棕榈叶编织盖成斜坡,下雨时雨水顺流而下。一般住房内也分为几间,有
卧室、有厨房。房子门前都设有梯子。

随着印尼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农民住房的面貌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
多的农民也盖得起类似城里人住的洋房,更多地用砖瓦、水泥和木料盖房,
而不再主要用竹子、棕榈叶和木料等盖房。

(四)婚俗

印尼各族人民的婚俗,不尽相同,差别也大。但都要经过求婚、订婚和
结婚三个阶段。

在求婚阶段,先是男女双方自己相互认识,然后经双方家长同意。在相
互认识时,有些地方农村的男女青年,夜晚在月光之下相互唱恋歌,表达爱
慕之情。当男方了解女方有心意时,男方就会请媒婆到女方家里求亲。如果
女方家长同意,就可以订婚。订婚时,男方要向女方送礼。礼品有时要送一

头牛或金银首饰或布匹等。订婚后一个阶段,就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婚礼一般是隆重的,要请村里的村长或长老主持,并设宴接待亲友和村民。

头牛或金银首饰或布匹等。订婚后一个阶段,就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婚礼一般是隆重的,要请村里的村长或长老主持,并设宴接待亲友和村民。

爪哇青年在举行婚礼前,一般先举行“求平安仪式”,举行婚礼的当天,
再举行见面仪式,并请村长主持。在仪式上,男方要在村长面前发誓:永远
忠实于自己的伴侣。婚礼一般很隆重,有时延续几天,并举行盛大宴会。

但爪哇一些地区的婚俗也很奇特,这些地区的姑娘们在出嫁数日前,要
由老太太在她们的身上涂抹些香脂,使姑娘的皮肤更加细腻白嫩。婚礼前一
天,姑娘要坐在铺满花布片的浴室里洗澡,家里的老太太从一个火罐子里舀
水浇到姑娘的身上,水里还预先放着花瓣。洗澡毕,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女人
把水罐子摔碎。这以后,姑娘就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让别人给自己梳妆
打扮,直至婚礼后,才能从镜子里瞧一下自己的模样。婚礼这天,新娘身穿
美丽的服装,上身裹着鲜艳的花布。新郎头戴黑礼帽,身着漂亮衣裳来到新
娘家,由两个上年纪的妇人领进起居室。新娘即向新郎走去,相距约
3米时,
两人同时向对方撒树叶子。然后,新郎要从一个鸡蛋上走过去,新娘即把新
郎被弄脏的脚洗干净,这意味着妻子至死也伴随丈夫。接着,二人同入洞房,
新郎把自己的礼品送给新娘。之后,双方同返起居室,坐在新娘父亲的双膝
上,新娘母亲问:“哪个重?”父亲答:“一样重”。表示新娘父母把新郎
当作自己亲生儿子看待。

苏门答腊南部塞拉威人中,流行着一种用情书来挑选如意对象的习俗。
如果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姑娘,他得先将自己的心事稍稍地告诉姑娘的母
亲,母亲再告诉女儿。姑娘若同意,即可与小伙子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在
姑娘家里。若是有二、三个小伙子看上了这位姑娘,他们可同时登门上女方
家来。见面之前,姑娘的母亲要将女儿打扮一番,在地上铺上席子,点上油
灯,然后避开。小伙子们按约定时间前来姑娘家。小伙子们与姑娘面对面地
坐着与姑娘谈话,各自施展自己的口才以博得姑娘的欢心。接着小伙子们便
开始一场情书战,个个向这位姑娘写情书,以表达自己的心爱之情。姑娘收
到小伙子们的情书后,便一封封细读,从中挑送自己喜爱的一位,然后回信
表示同意。接着就要选定良辰吉日,举行订婚仪式。在仪式上,男方家长要
带几个竹筒糯米饭,表示求婚;女方家长也要带一种风俗食品,表示接受求
婚。在众人的见证下,这门亲事才算正式定下来,订婚仪式举行后,双方再
择日完婚。

居住在龙目等岛上的萨萨克人在决定成婚后,首先要举行隆重的彩礼仪
式。仪式由男女双方派代表参加。仪式由女方村长主持。参加者有女方的家
庭成员和亲戚、村里的伊斯兰教长者、风俗监督人等以及男方的代表。仪式
开始,先由男方代表向女方亲族们说明来意,女方在听完男方代表的说明并
表示同意后,即向男方表明应准备的彩礼。彩礼一般有牛、椰子、香蕉、白
布、大米及铜钱等。送彩礼这天,男方家要先举行庆宴,款待前来祝福的村
中长老,同时宰鸡祭祀前辈的亡灵。女方家在等待男方家送彩礼队伍的时候,
要用茶点招待亲友、村中长老和风俗监督人等。男方送彩礼队伍一般于下午
三时出发,队伍一般由
12人组在,携带着上述彩礼。女方也组成队伍迎接男

方队伍的到来。见面后,男女双方的父亲互赠槟榔,热情握手,表示亲家之
间愿意永远和睦相处。当日下午,男女两家各派一名家庭成员,一同去拜访
村中风俗监督人,请他批准这门婚事。

方队伍的到来。见面后,男女双方的父亲互赠槟榔,热情握手,表示亲家之
间愿意永远和睦相处。当日下午,男女两家各派一名家庭成员,一同去拜访
村中风俗监督人,请他批准这门婚事。

居住在南苏拉委西岛的望加锡人,男女青年要结婚,首先由男方亲属或
朋友向女方家求婚,女方家一般不立即表态,而要等一至两周后,男方再派
媒人去了解。若是女方家接受,男方在
3—7天后就要向女方家送彩礼。彩礼
一般包括金银首饰、服装、布料、器皿、家具以及婚礼费等。结婚那一天,
男方家由数名亲友护送新郎去新娘家。其中有一位高龄人手持盛有娶亲钱的
铜器。新郎乘坐用绳子吊着的抬筐于日落前赶到新娘家。送亲队伍接近新娘
家时,新娘家组织迎亲队伍高声诵读《古兰经》通常一位老人要唱起夸新郎、
请新郎入室的喜歌。新郎进屋后,与司礼官握手,跟随司礼官诵读《古兰经》,
并在婚姻证书上签字。然后,新郎由岳母或婶婶领进新娘房间。新郎走近新
娘后,坐在新娘背后,用手指轻触新娘的颈部和肩部。晚上举行宴会,招待
亲友新娘和新郎按左右次序入坐,两位傧相分坐两旁,陪伴宾客们畅饮欢乐。
宴罢,客人散尽,新婚夫妇入洞房休息。新郎在新娘家住数日后,然后新娘
在新郎陪伴下迁到男方家居住。

印尼多数地方流行女嫁男娶,婚后女方到男方家落户。但一些地方则流
行“男嫁女娶”,婚后男方到女方家落户。如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人,就保
留这种风俗。当女儿长大后,父亲就要给女儿盖一间房,供她结婚使用。结
婚后,男方就到女方家居住。一般的过程是这样的,男女双方要先经过双方
家长的同意。然后,男方要向女方赠送订婚礼品,一般是赠送金银首饰和布
匹等,并举行订婚仪式和宴会。订婚后就算正式肯定关系。此后,再选择良
辰吉日举行婚礼。婚前三日,女方要做一系列准备,按照习惯,新婚手掌和
指端要涂上红颜色,并开始宴请村里的人。正式结婚那天,新娘穿上结婚服
装,等待新郎的到来,新郎也要穿上结婚礼服、骑着马由亲戚陪同并伴随吹
乐,朝新娘家里走来。当新郎步入新娘家中时,按习惯要向新郎身上撒米粒,
表示多产多收。新郎步入新娘房间后,新娘要坐在新郎的膝上,同碟而食,
表示亲热。

米南加保人也保持着男嫁女娶的传统婚俗。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时,女
方派亲人主动登门向男方求婚,如果男方同意了,女方就送给男方一枚戒指
订亲。女方在招夫时,要筹集一笔可观的礼金送给男方,而男方回聘的礼物
只须一把缝纫尺。女方接到这把尺子后,用它制几套新衣和鞋子回送男家,
以示对未来夫君的体贴。男方在婚前,必须到女家共商良辰吉日,女方以宗
教仪式设宴款待。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女方要单独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
称为“凤仙花会”。这时,新娘的手指甲要染成红色,新娘所戴的头冠要送
到男方家去,由男方家长祝福后再带回来,然后用一块绣着金银丝的绸缎盖
住,安放在花篮里,待结婚之日备用。婚前两三天,新郎和新娘不出家门,
修身养神,以避邪祸。

结婚那天,女方身着华丽的服装把新郎接到女家。随后一对新人共同坐
在客厅的一张台桌上面,亲友们就向他们祝贺送礼。接着宾客席地而坐,喜
宴开始。喜宴结束时,新娘送一条新的纱笼给新郎,并携带一些礼品陪新郎
到男家,俗称“送礼饭”。第二天晚上,新郎又被迎回女家。第八天,新婚
夫妇再回男家居住。在此三天后,新郎送一些布和饰品给新娘,称“做三朝”。
然后,新郎和新娘才正式回到女家,从此长住女家,成为合法夫妇。

结婚那天,女方身着华丽的服装把新郎接到女家。随后一对新人共同坐
在客厅的一张台桌上面,亲友们就向他们祝贺送礼。接着宾客席地而坐,喜
宴开始。喜宴结束时,新娘送一条新的纱笼给新郎,并携带一些礼品陪新郎
到男家,俗称“送礼饭”。第二天晚上,新郎又被迎回女家。第八天,新婚
夫妇再回男家居住。在此三天后,新郎送一些布和饰品给新娘,称“做三朝”。
然后,新郎和新娘才正式回到女家,从此长住女家,成为合法夫妇。

巴厘岛一带的抢婚习俗是这样的:姑娘带着简单的行装,在预订的时间、
地点等候恋人带着人来“抢”。被抢时,姑娘假意反抗,但旁观者不会去搭
救。按习俗,男女双方都藏身于邻村朋友家里。到一定期限,经过调解,恢
复正常的婚姻关系。

(五)丧葬

印度尼西亚人一般实行土葬和火葬。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教徒实
行土葬、印度教教徒实行火葬。

伊斯兰教徒的葬礼比较复杂,每位教徒死后,家人要立即到附近的清真
寺报丧。清真寺的管理人员得知后,就在告示牌上写通知,告知众人。根据
教规,教徒死后应在
6个小时内归葬。葬前举行宗教仪式,诵读经文,为死
者祈祷,然后依次告别。接着是清洗尸体,再用白布缠裹,一般要裹七层,
再把尸体放进棺柩内。此后把棺柩先抬到清真寺内,然后再抬到墓地直接入
穴。举行葬礼时,在场上一般都不许痛哭,葬礼后死者的亲属要向主葬人赠
送礼品以表示感谢。在死者葬后的一些日子里,按照规定家人要为死者摆设
祭宴。

以上是印尼一般伊斯兰教徒的葬礼。

但根据传统习俗,印尼一些民族的丧葬习俗很奇特。

居住在松巴岛西部的古拉人,在人死后,死者的亲属要为死者鸣锣,表
示送亡灵升天。接着亲属要给死者涂椰油、洗澡、穿上民族服装,然后将死
者四肢折起,用布包好放在特定的地方。摆设供品,举行数日的祭奠仪式。
祭奠完毕后,再将尸体放入预备好的石棺里,盖上棺盖,安放在集体墓地里。
此后,以石棺盖为祭坛,再摆上入殓仪式的器物和祭品:椰果、玉米、稻谷、
鸡蛋以及盛半锅水的沙锅和勺子等。葬礼仪式开始时,先将一椰果劈成两半,
一半连同勺子丢在东边,另一半和沙锅丢在西边,以表示送葬亲属的悲痛。
尔后用一片树叶蘸沙锅里的水向参加葬礼的人身上淋洒,以驱赶死者的邪
气。最后举行宰杀牲畜仪式,包括宰杀死者生前骑过的马,再把肉分给参加
葬礼的人。第二天清晨,死者家属去墓地为死者送香蕉、甘蔗等祭品,并与
亡灵会面。此时如见蝙蝠飞过说明死者已将祭品收走了。第四天,家属要为

死者送饭、猪肉和椰浆去墓地祭亡灵。饭和猪肉送看墓人,椰浆洒在墓地上。
第五天,举行打狗送亡灵仪式。狗必须一棒打死,然后丧家共食狗肉,表示
吊丧完结。死者去世一周年和两周年,家人还要举行祭奠仪式,向亡灵祈求
保佑。

死者送饭、猪肉和椰浆去墓地祭亡灵。饭和猪肉送看墓人,椰浆洒在墓地上。
第五天,举行打狗送亡灵仪式。狗必须一棒打死,然后丧家共食狗肉,表示
吊丧完结。死者去世一周年和两周年,家人还要举行祭奠仪式,向亡灵祈求
保佑。

4等:(1)在政府任职的贵
族,葬礼活动要进行
14天,起码宰杀
24头牛;(2)不任职的贵族,葬礼活
动搞
7天,宰牛
12头;(3)非贵族出身的社会名流,葬礼活动进行
5天,
宰牛
6头;(4)一般百姓,葬礼搞
3天,宰牛数量根据财力而定。按规定,
贵族举办丧事,要为死者造灵堂,为死者制作讲究的棺架和灵柩。棺架分为
上下两层,上层仅作为装饰,下层放灵柩。棺架通常要绘制传统的图案,棺
材外面要缠上红色或黑色的布。多拉查人的棺材不是埋在地下,而是放置在
山洞里的石崖内。他们认为放置在石崖内的死者的灵魂与活着的人们保持着
联系,可以协助人们守护稻田,驱逐恶魔。山洞前立有模拟死者的雕像。

居住在加里曼丹岛东部的达雅克人死后,其家庭成员和亲友要到林中伐
木,为死者制作船形棺材。普通人的棺材比较简陋,而地位较高的人棺材比
较讲究,要选上等木料,棺材上还要雕刻各种动物形象。达雅克人相信,人
死后要进入风光优美、湖水清澈的天堂。每天在湖上愉快地乘船荡漾,所以
为死者制作的棺材必须坚固耐用不漏水。死者入棺前,其尸体要用香料涂抹,
以免腐臭难闻。入葬时,将死者生前喜爱的实物放入棺内,富有者还用金币
和贵重首饰殉葬。尸体一般埋在森林中。入葬前举行解牛分肉仪式,以祭奠
亡灵。仪式开始时,将栓在柱子上的一头肥壮黄牛放开,三四个身强力壮的
男人手持长矛进入场地,一齐抛掷长矛,刺杀东奔西跑的黄牛。最后遍体鳞
伤的黄牛倒在血泊中死去。接着,一群姑娘走进,手持快刀将牛皮剥下,然
后把牛肉分给在场围观的观众。接着,又有一群姑娘进入场地,一边在木杆
上行走,一边跳起迷魂舞,以表示将死者的灵魂送到最后安息地。与此同时,
还要举行祭祖活动。通常葬前仪式要持续举行几天几夜。入葬后若干月或若
干年,如果死者家属有财力,还会举行类似上述的解牛分肉仪式。

印度教徒实行火葬,巴厘人信仰印度教,他们实行的火葬仪式非常隆重。
巴厘人认为,火葬是使死者灵魂升入“极乐世界”的阶梯,所以死者的亲属
一般都把火葬办得很隆重。火葬的前几天,人们就要准备所需的一切,如祭
品、木塔、木牛、木狮、木象等,并且要装饰得非常美观。木塔代表宇宙,
基础要制成龟形,由两条龙缠绕,塔基上是一平台,代表天地间的空间,用
以置放尸体,平台上是多级宝塔。根据死者的地位,塔级有差别,高等贵族,
塔级可达
11级,一般贵族
7到
9级,普通人
3到
7级。近年来,为了省钱,
往往只有
1级。木棺要雕成各种兽形,如僧侣和富人雕成牛形,普通人则雕
成半象半鱼形。火葬的前一天,要把尸体洗净,用白布裹好,然后安放在特
设的走廊里,周围放满祭品。前来看望死者的亲友们,通常要带一块白布的
礼品。火葬那一天,要演奏加美兰音乐。送葬人争着抬尸体,浩浩荡荡走向
火葬场。抬木塔的人要走弯曲的路线,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的灵魂迷失方向,
找不到回来的路。送葬的妇女们,带着祭品和圣水排成一行走在队伍当中,
死者的亲属则手执白布,在木塔前引导。到火葬场时,就把尸体从木塔移至
木棺,割开尸布使尸体暴露出来。这时僧侣们走上放置木棺的平台上诵读祷

词,把圣水洒在尸体上,并把水罐摔破,然后把模拟像放在尸体上,接着点
燃木棺和祭品,直到烧成灰为止。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海(河)水中,送葬
人也要在海(河)水中,洗澡净身。在死者死后的第
12天或
42天后,还要
举行第二次仪式,使死者灵魂最后解脱出来,进入“极乐世界”,然后供奉
在家门前特制的神龛里。

(六)禁忌

1.印度尼西亚人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除长辈外,如摸别人的头则被
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和挑衅。所以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部。
2.传递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认为用左手传递或
接受物品很不礼貌。
3.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赠送礼品时,要考虑不要
送酒类物品,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禁止喝酒。
4.在餐馆吃饭时,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点用猪肉炒的菜,因为印
尼人绝大多数是不吃猪肉的。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