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初:马拉松是一种生活态度

  • A+
所属分类:励志故事

马拉松是一项极致考验耐力的运动,动辄百公里的路程实在让人难以坚持,但依然有数以万计的长跑爱好者热衷于此。皖南小伙李寅初对马拉松运动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每次跑完马拉松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完整人生。

李寅初:马拉松是一种生活态度

想来次“阿甘”式的长跑“大学时看完《阿甘正传》后,我就对跑步有了新的看法。当我看到阿甘甩开双腿,跑过大学的橄榄球场,跑到战场,最后跑在原野、公路上,不知为何,这种无目的的跑步,却让我有些莫名激动。”27岁的李寅初回忆说,他是从这部电影中对“跑步”这件事另眼相看的。

虽然对长跑产生了兴趣,可是当时正在安大读书的李寅初,却迟迟没有迈出第一步。“长跑的想法早就有了,但随着年龄渐长,在升学、就业压力下,并没有长跑的动力。”直到三年前,李寅初决心一定要跑出这第一步。“人生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少,有些事,不抓紧,就会永远来不及。我后来给自己也列了一个清单,最可能实现的第一项,就是学习阿甘,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去跑一次马拉松。”

第一次马拉松跑“饿”了

2010年12月,李寅初第一次站在了上海马拉松的赛道上。“那是个半程马拉松,我早上五点多起床,坐地铁的时候,满满一车都是去跑马拉松的人。跑上南浦大桥的时候,我回望了一下,看到一条长龙,第一次被长跑震撼了,非常壮观,很荣幸自己是这队伍中的一员。”

当跑过20多公里后,李寅初明显感觉体力有些不支,幸好一路上有人帮他打气。“后来我一直跟着一个50多岁的大叔,他大概已经跑过十几个全马了,速度很均匀。我们边跑还边聊了天,彼此打气。30公里之后,我已经筋疲力尽,因为此前从来没有跑过这么远的路程,一路上好多次感觉要抽筋了。”李寅初告诉记者,快到终点时,沿途的人群冲着选手们喊着“加油、加油”,还有很多热心的市民送吃来的。“真的,跑到最后就觉得饿,是那种饿到极致的感觉,还有路人递来很多香蕉给我们吃。”奔跑可以快速体验人生

2011年4月,李寅初又参加了苏州环金湖半程马拉松赛,拿到成绩表的那一瞬,他很意外,1小时39分零5秒!这个成绩比第一次跑马拉松赛提高了4分钟。

去年12月,李寅初跑了个全程马拉松,距离为是42公里加195米,他共耗时4小时51分。“第一次参加全程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毕竟距离太长。跟半程不同,跑到后来腿就几乎没有知觉了,整个下肢都感觉不是自己的,需要靠手臂,上肢的摆动来带动下肢。”当最后跨过终点的那一刻,李寅初才明白,自己的潜力永远比想象的大。

在李寅初看来,跑马拉松的感受跟人生种种际遇很相似。“马拉松本质上是跑步,这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在跑的路上,你会看到很多的放弃者,你是否应该跟随大部队?途中你需要别人的鼓励,你需要不停地调整,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况。从起点到终点,就像快速地体验人生。有时候跑步不是为了快,而是展示了一种奔跑的人生态度。”

参与不能只凭心血来潮

现在,源自希腊的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已发展成为一项融竞技与全民健身于一体的运动。马拉松赛事覆盖大江南北,成为最具群众影响力的田径赛事,参与人数之多,城市积极性之高,都可谓空前。

马拉松是唯一一项职业运动员和普通大众同场竞技的运动,这一低门槛使得马拉松老少咸宜。近日,一名参加10公里跑的大学生陈杰,倒在了终点线上,最终不治去世。李寅初觉得,人们参与马拉松的热情应该得到鼓励,但是推广这项运动需要循序渐进。热爱运动,喜欢跑步,并不一定就“能跑马拉松。马拉松是一项需要毅力的比赛,但这毅力很大程度上并非指比赛当天你咬紧牙关就能跑完全程。这毅力更多的是指,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一步步积累里程,让自己的身体逐步适应长跑的强度。”

长跑前一定要做足功课

在参加马拉松前,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潜在危险呢?昨日,安徽省田径队高级教练员马明贵就建议,参加长跑前,有两件事必须要提前做好功课。“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身体状况,必须要确定是否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确定不存在上述两种危险后,接下来就是要了解马拉松究竟是项什么运动,该以什么速度跑,什么方式跑。”

针对第二点,马教练结合多年的训练经验介绍,在长跑之前,必须要有一段时间的长距离跑步训练,以保证心肺功能在马拉松中正常运转。“不能连2000米都没跑过就去参加马拉松,那很可能出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很高,但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有充分了解,不要贸然参加强度太大的运动。”

“在长跑时,一定要注意跑步的节奏。”马明贵教练特别提醒到,长跑和短跑的节奏不同,千万不能把短跑的节奏用到长跑中来,要量力而行,即使体质不错也不能争强好胜。另外,当长跑结束之后千万不能立即躺下,参与者可以由旁人搀扶着绕场慢走几圈。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