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 A+
所属分类:励志故事

据说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之多,为史上之最。显然,又有不少毕业生面临求职难的困境。每当此时,总有一些年轻人向我请教,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我无法给他们一些具体的建议,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志向有别,我给他们的常常是这样一句话:把自己炼成金子,送给别人看。不要抱怨竞争激烈,更不要埋怨父母无权无势,当一个人年满18岁后,他(她)便应该自负其责,应该靠自己闯出一番天地来。

我常常想起自己走过的路,从乡村走向城镇、走向大城市、走向首都,走向世界。一路走来,有亲人朋友的关爱,有老师同学的鼓励,有志同道合者的互助,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便是自己从未退缩过,总是在不断地精进再精进。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我可能至今还在湖北的农村老家种地,或者也随大流去城里打工。那样的话,我幼年的理想肯定就会大打折扣,我也一定不是今天的我。

犹记当年读书的辛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经常晚自习到深夜12点,早上6点便起床早自习,睡眠严重不足,而且学校饭菜亦难以下咽。现在回想,那是青春中一段惨淡的日子。我不认为这样度过高中是正确的,一些课程、尤其是政治与历史,根本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浪费时间亦毫无意义,高考完就忘记大半。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魔鬼训练确也培养了吃苦的精神。

上大学后,我便不再追求成绩了,但求及格而已。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看闲书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与文化,都广泛涉猎。那时我经常逃课,躲在寝室或图书馆里看书。当时无人引导,不像今天有不少名师帮着荐书,所以看了不少其实缺乏营养的书,但总归是打开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

等到大学毕业分到单位后,这种好读杂书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单位是建筑企业,年轻大学生必须下项目锻炼,四处迁移居无定所,我最大的行旅便是一个大书箱,走到哪里搬到哪里。有时住在建筑工地简易平房里,有时住在楼房里,这些书都成为我工作之余最好的伙伴,陪着我在精神世界里遨游。

后来回到公司总部,我决意考研,要圆我从小的“文字游侠梦”。于是便在工作之余不干他事,除了吃饭外便是看书备考。我还记得那时住的单位宿舍屋顶盖的是毡板,下大雨的夜晚,屋顶上似有千万匹马奔驰而过,而我靠在床上就着台灯看书,感觉非常好。

考上新闻研究生后,学习更有目标了,更懂得自己欠缺什么,于是学会了分配时间。我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精读一些经典书籍上,例如洛克的《政府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等。而在专业课上,我只是投入了少量的时间,完成规定的课程任务而已。

由于是工作三年后再读研究生的,相比应届生要大好几岁,我还是蛮有危机意识的。记得临毕业时,我和一位经历相仿的同学约定,必须在30岁前把自己炼成金子,在新闻界拥有发言之地。从后面的发展情况看,我们俩基本上实现了当初对自己的期许。

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南风窗》杂志社工作。彼时的《南风窗》在秦朔的领导下正处于巅峰状态,里面云集了各路高手。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迅速脱颖而出。密集地出差,不停地做报道,我基本上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不到一年时间,我的《收容遣送,何时走出悲辛?》的专题报道,使我一下子在新闻界名声初显。这为我后来进京拥有更大的舞台、收获更多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之所以简要汇报一下自己的经历,是想说明我这一路走来一直在做的事,便是开头说的那句话:把自己炼成金子,送给别人看。如果你自己不好好锻炼自己,不足以优秀到把自己做成卖方市场,那么不能把自己“卖”出去是不能怨天尤人的。

而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一定非得出自名校,关键还是看你自己是否金子。单位曾有一个实习生,就读于南方某不知名高校,通过自己的努力,硬是在激烈竞争中过五关斩六将、打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毕业生,被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录用。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能力与潜力,而不仅仅是学校的知名度,后者往往只是一个陪衬。

英雄莫问出路。马云毕业于寂寂无名的杭州师范大学,现在有无数的名牌大学生为他工作。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学校不够响亮、自己的知识不够丰富,只要你用心,从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还来得及。

最后还是重复那句话:把自己炼成金子,送给别人看。不要担心前路无伯乐,先把自己培养成千里马吧!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