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评文学异象:虚伪文学和虚伪表态

  • A+
所属分类:文学作品

这是一个魔幻现实的时代,是文学在江湖八面风中造势的舞台。乱世出英雄,这句古训肯定不是说文学的。相反,当下是文学玩弄脸谱的时代,急于虚伪写作,忙于虚伪表态。越来越多的人以作家的身份游走在名利场中,越来越多的专家把自己打扮成什么都懂的天才。

八评文学异象:虚伪文学和虚伪表态

关于垃圾论和侏儒形象

有一种人,喜欢散布垃圾论,比如有的人,拿起一本当代原创文学,翻了几秒钟,就说是垃圾;比如,有的专家,参加讨论会,书没读完,就能发言十几分钟,说是垃圾。我也会说恨铁不成钢的垃圾论,但是,我是在一字一句读完的情况下才敢说。到底谁才是垃圾呢?只有那些对文学缺乏敬畏感的人、缺乏阅读的耐心的人才在咄嗟之间随意散布垃圾论。

垃圾论总是获得一部分人围观和起哄。直接导致文学的侏儒论。他们总是喜欢站在西方文学立场考察中国当代文学,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而是结论出了问题,言谈文学必提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大师作品,对国内当代文学不屑一顾。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很虚伪很草率地认为世界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学相比,后者简直就是没有换牙的稚嫩乳童,靠着模仿,靠着西方文学的乳汁,靠着邯郸学步技巧混迹文坛。

谈及文学遗产对自己的影响,每一个作家都能列出一长串的姓名清单,都是国外文学大师,不提及西方文学,是绝对不好意思在文学界混的,没有西方文学给自己垫底,岂不是文学界的文盲?

抛弃认真阅读中国文学作品之心,没有耐心和能力认知当代文学作品,咿呀学语站在西方文学立场,把中国文学说得一无是处,貌似醍醐灌顶之音,实则是七岁孩童坐在家里指点江山。站在西方文学的立场,指责中国文学,散布垃圾论,在聒噪中虚拟中国文学侏儒的形象,那是公知的调子,不是文学的调子。

西方文学的血液至今流淌在汉语文学的身体里,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西方文学里就没有中国文学的血液吗?不尽然。庞德的意象诗传到法国后,风靡诗坛,早期的戴望舒、李金发等意象诗歌受法国意象诗歌的影响,但意象诗歌集大成者庞德的意象直接受到了汉语的启发,他不懂中文,是由于翻译了一本带有中文、日文和英文的中国诗歌笔记后,接触到了中文。

卡夫卡、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是中国当代文学三个无法替代的教师爷。卡夫卡曾经接触过中国的道教,博尔赫斯对中国文学并不陌生,年轻时候就读过《庄子》。尤其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几乎成了中国当代作家必读的范文。《百年孤独》有很重的中国文学影子,据说《聊斋志异》是马尔克斯常读的一本书,真伪我无法考究了。但《百年孤独》很多生者和鬼魂的对话,和《聊斋志异》很相像,尤其是阿玛兰妲奇特的死亡,她不但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缝制自己的寿衣,赶制自己的棺材,而且通知其他人,告诉别人她什么时候死。时间到了,她果真躺在棺材里死去。这些细节直接来自《聊斋志异》。

关于文学虚伪人格

文学写作首先是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倡导虚伪写作,只有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才能把自己的作品扩大到中国读者,中国作家的作品读者首先是中国的读者,而不是那些以蝌蚪文字为母语的外国读者,然后才是融入世界文学体系的问题。

中国文学垃圾论和侏儒形象,直接派生了一种奇特的文学现象,暴露出一些人双重的虚伪人格,高喊不读中国作家的作品,不读活着作家的作品,自己一本又一本出自己的文学作品。这种行为有两个潜台词,第一,其他作品都是垃圾,唯独我的作品才能与西方文学匹敌,第二,承认自己也在制造垃圾。是非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相矛盾的文学漫画恰恰暴露出自己的虚伪人格,炮制虚伪的论调和虚伪的文学现实。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首先是写给自己的,然后是写给本民族读者的,最后才是全世界读者的。

关于文学两个极端表态

文学表态呈现两个极端虚伪态度,一是无文学原则的表扬,文学批评彻底进入了四化时代,即圈子化、口号化、红包化、腰封化。我思考虚伪文学和虚伪表态的问题很久了,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表达我思考的问题。直到有个作家说:“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中国作协,地方作协,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这些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文学活动,特别是参加文学作品‘讨论会’的时候,不再私下拿钱,文学就会回到美好。我们做文学艺术的人,天天骂腐败,殊不知我们的腐败比腐败还要令人恶心。”我突然有诉说的冲动,我不懂文学内部的行规,所以不会去曝什么内幕,我只是想说说我一直思考的虚伪文学和虚伪表态的问题;

二是无原则的批评,既不在横向上立足荒诞的现实,考察文学生产恶劣的环境,也不从纵向上分析一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拿着作家的一篇作品,得意洋洋地以为抓住了小辫子,抛弃了现实,抛弃了对作家的认知,在那里瞎批评。

关于一个老掉牙的结论

现在也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但和八十年代文学黄金时代不同,八十年代是文学表现的黄金时代,当下正是价值观混乱时代,所谓乱世,是文学思考的黄金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作家在思考,但不能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的文学。冲动是文学最大的特点,是最大的优势也是致命的弱点。文学始终没有泯灭起义的冲动,中国作家也不缺乏叙事技巧,但文学表现的确趑趄不前。

首先,这并不是文学市场化导致的,刚开始,我不清楚,慢慢地,我明白了,掣肘文学的不是市场化的问题,中国文学市场化远远不够,文学彻底市场化应该是每一个作家梦寐以求的。文学获利也是天经地义的,啖以私利,喂养营养不良的文学;其次,也不是中国作家浮躁的问题,浮躁是全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全世界作家都会经历的,不唯独中国作家,浮躁是解释不通的,而且,我认识的一些作家中,他们相对是不浮躁的,在书写自己认为值得书写的文学。

我认为主要的问题是对文学想象的阉割,文学的第一功能是表达和展示,想象是文学第一生产力。中国古典作家曾经写出在世界产生影响的伟大作品,到了现在,作家读的书越来越多,所受的教育越来越专业化,视野越来越宽,为什么文学叙事能力反而退化了呢?《聊斋志异》要是放到现在,估计很难出,不但宣扬迷信,而且影射现实。《水浒传》涉及群体事件,《西游记》涉及宗教,《三国》涉及官场,《红楼梦》涉及色情,四大名著幸亏是古典文学,如果是当代作家,出都出不了。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产床之外,都有头罩面纱的幽灵,他们手拿落鸟刀,阴森森地向文学产床威胁,文学想象就这样一次又一次遭受残酷的阉割。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