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在三国中如何“浪花淘尽诸英雄”

  • A+
所属分类:文学作品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大约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时代了,其间英雄辈出,正所谓良将如云、谋臣如雨,三国的领袖孙、曹、刘三家,都是顶级的英雄。辛弃疾在他的著名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高度评价了他们三人。然而历史就是这么有趣,三大英雄和他的子孙争斗了几十年,谁都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历史悠久却又似乎不太引人注目的司马家族

司马家族在三国中如何“浪花淘尽诸英雄”

司马家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末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王之一的殷王司马卬。司马卬原为赵国大将,司马家入汉朝之后逐渐转型为儒学世家,经过约四百年的经营,到了东汉末年,司马家已经成为颇有影响的豪门望族,在中央和地方都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和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曹操在东汉末年初出茅庐,担任洛阳的北部尉,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推荐的。随着曹操的崛起,司马家依靠与曹魏的密切关系,发展更加迅速。司马懿便是在汉末、三国风云际会之间,上有祖宗之荫蔽,下靠个人之学识与历练,迅速成长起来的。最终在公元249年71岁时,发动兵变诛杀曹爽,独揽曹魏大权,成为曹魏事实上的统治者。到他孙子司马炎接班时,司马家终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司马懿被司马炎追封为宣皇帝。晋朝进而灭亡孙皓统治下的吴国,统一全国,正所谓“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完成了天下分久必合的伟业。

如果把统一天下的伟业视为一场马拉松长跑,那么孙曹刘三家都是起步较早的优秀选手,然而他们因为当初创基人的格局、能力和后来继任者的才干等原因,相继皆被淘汰出局。司马家起步较晚,却凭借着祖先数代的蓄力和后发优势,成功地成为了笑到最后的“冠军”,正如杨慎在《三国演义》开场词中说的:“浪花淘尽英雄”,孙曹刘是当仁不让的英雄,司马家和司马懿则是那朵把他们三人的基业一拍而净的“浪花”。

做淘尽英雄的浪花,说起来似乎轻而易举,其中却凝聚着司马家数代人的心血和权谋,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在曹操、曹丕父子凌厉严苛的雄猜目光之下,司马家的每个人每一举动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稍有不慎整个家族都会粉身碎骨、万劫不复,可谓步步惊心。

关于司马家的崛起史,即使在三国迷中,都不是那么引人注目,论者往往过于关注孙曹刘,而忽略了默默耕耘并最终丰收的司马家。来自重庆的李浩白先生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关注到了司马家发迹的幕后原因,辛苦钻研相关史料,批阅十余载,删改五六回,以小说的体裁,将这段历史还原出来,让广大历史爱好者共享这餐盛宴。

目前出版的是第一部,重点描写司马家的来历,着重记述司马懿的祖父司马俊、父亲司马防、长兄司马朗的背景、能力,为司马懿的出场做铺垫。司马懿兄弟有八人,长兄是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懿是老二字仲达,其他兄弟的字中都有“达”字,因此他们兄弟被称为“司马八达”,个个是人中龙凤。我们将从本书看到,古代的世家大族是如何培养、教育子女并使之成材的。如此系统而成功的家教,本身就值得今人仔细研读,为我们教育、培养子女提供经验。

身为司马懿父兄的司马防、司马朗,在司马懿的人生规划上倾注了巨大心血,不仅为司马懿安排了一位享誉海内的大儒为师,也给了他在官场上历练的机会。另一方面,司马懿并没有躺在祖宗父兄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在以优异成绩完成父兄安排的学业后,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切实了解民间疾苦和基层政权组织的详情。从反方向讲,作者以曹操治下的一个郡–河内郡的吏治,以解剖一只麻雀的精准和细腻的功力和笔法,让我们看到古代官吏和豪强是如何欺上瞒下,中饱私囊、鱼肉百姓的,这些段落今日读来,依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年轻的司马懿经过一番斗智斗勇,肃清了河内郡的吏治,扫除了豪强,增长了行政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声誉和官声,切实了解到官吏们上下其手的手段,百姓的真正需求和呼声,为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浩白先生,还是熟读国学典籍的优秀作家,在这部书中融入了大量国学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涉及占卜、筹算等今天已经比较生僻的学问。《道德经》、《周易》、《论语》、《管子》、《荀子》等著名经典中的警句、格言也在书中俯拾皆是、粲然可观,足以让本书成为各位读者了解国学的入门典籍之一。

总之,《司马懿吃三国》是近年国学复兴大潮中涌现出的一部经典佳作,更是李浩白多年对三国、西晋史研究的心血的结晶。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形容这部作品,那么我给出六个字“开卷必然有益”!我们也期待后续几部能够尽快出版,让广大读者一饱眼福。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