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状态变化模型和属性

  • A+
所属分类:职场社交

不变是不行的。别人不变,你就要变。其实职场人际的期望总是在变化,惟一不变的就是变。那么,如何判断自己当前的职业状态,预测和规划变化?

内部就是你现在所处的企业、机构,外部是你可以去打拼的业界环境。

“我对组织的期望”、“我对环境的期望”,就是你的职业发展目标。之所以用“期望”而不用目标来表述,意思是:你可以用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来设定你的期望,也可以不必这么做而只是给自己一个方向。实际上,更现实的不是去制定过于清晰的目标,因为具体的目标太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期望方向则是可以适应环境变化的。

有一个美籍华人写了本书,讲他如何从女儿5岁开始给女儿设定要考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目标,并且照着这个方向去培养女儿,最终实现了目标。这本书卖得不错。教育电视台有一次请这位先生去做嘉宾,也请了我,我就问了他几个问题:假如在你女儿18岁考大学的时候,哈佛大学已经倒闭了或者不再是顶级学校了呢?假如你的女儿就是不喜欢哈佛或者不喜欢法律了呢?那么,你十几年的执着,将会换来些什么呢?我最终获得了现场几十位观众给予的“最佳辩手奖”,因为我说了很多大实话:孩子是你生养的,但孩子不是你,孩子的期望会随着他们自己的成长而发生变化。作为家长,你应该告诉孩子职场的真相是什么,而不是限制或者剥夺了他们选择自己的期望及其变化的权力。

方向性,是期望变化的第一个属性

你为自己设定的职业期望最好是“方向”,比如说一个喜欢传媒的人,可以给自己设定成为“名记(著名记者)”的目标,但最好不要要求自己在25岁的时候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记,太精准的目标,有可能带来目标颤抖。不在25岁,在24岁可不可以?在30岁可不可以?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是凤凰卫视的可不可以?是上海电视台的可不可以?或者,是新浪网的、搜狐网的可不可以?几年以后,这些网站可能会有采编权的,而且很可能哪个网站自己办了电视台、电台、杂志呢。

人往高处走。企业让员工不断地升官发财,容易;要给员工降薪、减福利、裁员,不容易。2000年到2003年,很多计算机公司遭遇市场困难,出售业务或者裁员,当时中国惠普公司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孙逢举和我说,他那两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降低员工的期望值。不过,降低员工期望值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孙逢举很快就不做人力资源了,从汉高挖来张国维做,而张国维做了两年,也不做了。

有很多老板觉得自己的员工越来越没有动力,什么鲶鱼效应、末位淘汰的招儿都使了,整天琢磨如何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员工的工作干劲,但效果一般。其实,事情很简单,员工可以被挖掘出来的“潜力”,根本上讲,是期望。如果你的员工自己不想做什么,或者想不到自己可能做到什么,你怎么激励都没有用的。你给员工的薪酬、股票就这么多,每年加薪幅度只有5%,提拔很难,股价就这么萎靡不振,你能希望员工有什么更高的期望呢?有更高期望的员工可能已经跳槽走人了。

也有老板喜欢给员工画饼,或者说吊胃口,一般情况下开始都有效,过一阵子就没用了。因为,如果总是画饼,不能兑现,或者兑现太慢,员工会失去信心和耐心的。

那么,你是员工,老板对你的要求总是在提高、提高、再提高,你是不是感觉压力很大?其实这是好事。老板提更高要求,说明对于你的信任和重视。如果他不认为你还有更多油水可以压榨,你就危险了。

惟一的问题是,老板在提高要求的同时,付给你的薪酬是否也提高了呢?而你自己的可供压榨的“油水”是否也在更快地增长呢?

期望变化的强弱度,表现为第二个属性:能量

我要实现财务自由,100万可能是财务自由,1000万也是。你在挣到第一个100万之前,可能100万就是人生理想了。挣到100万之后,估计你就惦记第一个1000万……第一个1亿了。

能量的变化也有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变化方式,我们对于投入(成本)的期望多半由高到低,而对于回报的期望总是由低到高,不过,如果现实不许可,降低期望值也不是不可能。比如说大学生就业的期望起薪,有媒体说是一降再降,很多大学生很郁闷。其实这是市场行情的正常变化,有的行业供应充沛,就会降价,有的行业求大于供,就涨价。据说上海若干高校学生发起薪酬联盟,号称3000元以下的起薪不考虑,宁可回家做“啃老族”,事实上,这种联盟连媒体的同情都得不到,怎么会有人在意呢?

我在北京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你该怎么办”,给两个北京外国语大学三年级的女学生支招,这两个学生说自己期望毕业时起薪是5000元,但主持人说她们可能期望太高了,因为现在大学生多数起薪也就2000多元。俩姑娘惴惴地看着我,不知道我会怎么说她们。我就说,你们的师兄师姐有没有拿到这个起薪的?她们说,有。我说,那就没问题,去和你的师兄师姐比一比,看能不能比他们更让企业喜欢,如果缺了什么,补就是了。毕竟,你期望的能量大小不重要,能在职场交易当中实现多少才重要。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