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让老板对自己的期望上升

  • A+
所属分类:职场社交

以变应变

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前想后,他决定收起所有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职位。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让老板对你的期望由低到高比由高到低要好得多。期望值的方向和能量变化就是这样的规律。

不过,如此极端的案例可能有些过分,至少说明博士在自我营销方面比较逊色,只能用比较“笨”的办法。

压力太大我该怎么办

压力太大导致身心疲惫,不做又不行,要还银行贷款……我该怎么办?

对策:凉拌。就是冷静地分析一下压力来源、压力方向、压力强度和你的抗压能力。

压力来自期望、任务、目标,包括你自己的、你所在企业的、你周围环境的。所以:

第一步,把压力分拆,具体到单个的目标,比如说每个月要完成多少万的业绩,要交多少银行贷款,要给老婆买多少衣服。

第二步,看哪几股压力可以轻松应对,哪几股压力比较费劲。

第三步,看看哪股压力是现在就可以卸掉或者马上请别人帮忙分担的。之后,让自己放松一会儿。

第四步,再评估一下你自己还有哪些可以抵抗压力的能量没有用上?你自身、你的周围还有哪些资源潜力没有发掘出来?

现在,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应付了,就没问题,如果觉得还是不行,就再重复上述四个步骤三次。

还不行?

老兄,说明你的能力和心智不够做那么大的事,让自己降下来一点吧。要不就有可能赔进老命了,不划算。

随时准备调整。调整期望,不是所谓“降低心态”,是把期望调整到“合适”即对方能接受的状态,达到平衡。

如果你希望老板多付给你报酬,就要提高他对你的期望值,或者是对你在做的事的期望提高,或者是老板有更高的期望,认为你最适合。

我遇到了玻璃天花板,怎么办

两种情况。

第一种,老板或者说企业对你的期望值没有继续提高,看看是不是你的问题。

第二种,企业的业务、组织提升的速度低于你的能量的提升速度,看看企业能否跟上你,或者你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吧。

“长期稳定”和“长期承诺”的关系

我希望长期稳定的工作/我们希望和员工建立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

“长期稳定”,是对于长期和持续的交易行为的“长期承诺”。但是,无论员工还是老板,期望总在变,你能确定双方期望的变化总是匹配、和谐的吗?

我以前做了那么多!可现在,老板他……

记住:没有“以前”!

以前的交易已经结束,你已经得到回报并且认可,除非你们以前的交易当中还包括了延伸到现在的交易。如果你的期望改变了,希望改变利益交换的规则,现在可以重新谈判,但能否再谈出更好的条件,就不一定了。

做过的生意是不能“找后账”的。

如何给自己做职业定位,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

考虑四个层次:

第一层,我喜欢、我能做什么;

第二层,我现在需要做什么:

第三层,企业、老板需要我的什么;

第四层,人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当前利益,要为未来的长远利益做储备和积累。

让这四个层次协调,就是最好的职业定位。

为什么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我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径。

哪座山是最容易爬上去,然后还能方便继续上或者下来的?

要知道,你的期望值总是这样变来变去的。这很正常。

彼得原理

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相称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不确定才是常态,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期望平衡是变化过程当中的动态平衡。

不要找后账,已经完成的,就是结束的。明天的交易就要支付明天人家期望的报酬。

环境面临突变时,可能是更大的机会。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