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_曹冲称象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曹冲称象的故事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
阅读全文
成语_操刀伤锦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操刀伤锦的故事

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产,姓公孙,名侨,是个精明能干的政治家。当时郑国在今洛阳附近,新郑就是它的都城。它不但是地处列国的中心,而且南边的楚国和北边的晋国,又正在互相争夺霸权,小小的郑国,夹在两个强大的...
阅读全文
成语_沧海一粟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沧海一粟的故事

“沧海一粟”——茫茫大海里的一颗小米。这是比喻极为渺小的意思。宋代文学家苏轼(东坡)在他的《前赤壁赋》中曾用过这句话。 宋神宗时,苏轼曾被贬出京,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参看“姑妄言之”)。当时,黄州...
阅读全文
成语_沧海桑田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沧海桑田的故事

解释: 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沧海:大海,桑田:农田。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
阅读全文
成语_才占八斗(才高八斗)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才占八斗(才高八斗)的故事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諡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而且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
阅读全文
成语_不足回旋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不足回旋的故事

《汉书》记载:汉景帝后二年,分封各地的诸王,齐来朝见。景帝设宴招待,并叫大家舞蹈祝寿,狂欢作乐。大家就高兴地挥手举足,舞将起来。但是,封于长沙的定王却舞得很别扭,好像不敢伸展手脚的样子。别人都讥笑他舞...
阅读全文
成语_不自量力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不自量力的故事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有这样一段故事: 春秋时,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和息国(在今河南息县)有一次发生了争执,息国的国君不采取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态度,却贸然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被迫应战,同敌人厮...
阅读全文
成语_不越雷池一步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不越雷池一步的故事

东晋时,世族权贵之间互相争夺,彼此攻杀,政局十分混乱。晋明帝时,护军将军庾亮升任中书令,职掌中央政事大权,声威很高。镇将苏峻,因征战有功,也渐渐骄傲。到成帝时,苏峻起兵反晋,以反对庾亮的专权独断为名,...
阅读全文
成语_不远千里而来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不远千里而来的故事

“不远千里而来”这句话,出自《孟子》,原文是这样的: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于我国乎?”孟子对曰:“五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据说,当时的梁惠王曾挂起了招贤纳士的招牌,...
阅读全文
成语_不翼而飞的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_不翼而飞的故事

“不翼而飞”,或作“毋翼而飞”、“无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有一段故事说: 战国时,秦国派大将王稽,带领兵马去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连攻十七个月也攻不下来。有个名叫庄的人对王稽说:“你为什么不犒赏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