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比圣诞更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 A+
所属分类:人生感悟

又逢年末,商场街道到处装点着的圣诞树、超市里戴着圣诞帽的售货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国人一个西方节日的来临——圣诞节。对于小孩子们来说,赶着12只驯鹿拉着雪橇身穿大红袍的圣诞老人在平安夜送来的长筒袜比春节长辈给的红包更有吸引力;对于年青人来说,没有走亲访友的那份亲情的负担,借着一个西方节日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较中国传统节日也更值得期盼。

如今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的人气远超中国传统节日的现象正愈演愈烈,在这里我不讨论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是和大家分享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中国节日里比圣诞节更美更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多的超乎你的想象。
传统国人的圣诞:春节

此节,国人皆知。团圆饭、鞭炮、饺子、汤圆、春联、压岁钱,这些构成了每个中国人心底关于家的最温馨的回忆。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陆游

仅寥寥数笔,陆放翁便将年味凝在笔端。透过书卷读者依稀能听到过年的鞭炮声,闻到弥漫在空气里浓郁的美食的香味。

也许现在的娃娃们已经很少有人了解年兽的传说了,大年三十晚上年兽来不来都已再重要,烟花爆竹也不再为驱赶年兽而点燃,辟邪的桃木符也为象征吉祥的春联取代。但春节时分千家万户透过窗户传递出的浓浓的亲情是不会随着传说一起飘散的。
最不该被遗忘的节日:寒食

因不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列,寒食节的人气一直不太旺,甚至不知此节者也大有人在。但即使此节不被庆祝,也不值得欢度,寒食一节实在不该被遗忘。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时,介子推曾经割股为重耳充饥。后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后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本期望介子推出山,未料其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因介子推其人既为忠臣又为孝子,故其行为不仅为官方所推崇,更为人民群众所崇敬。自古以来,寒食节就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寒食节一般处在清明前两天,所以寒食节通常与清明节的主题保持一致:缅怀祖先前辈,寄托忠孝情思。
本应属于女子的节日:七夕

对每一个恋爱中的人来说,你可以不知道寒食,也可以忽略掉端午中秋,但你不能无视这个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情人节。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姚燮

众所周知,七夕节源自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但这已经是汉朝以后的事了。相传七夕拜织女,会有一双巧手,像织女一样,会做许多巧事。所以古代有女儿的人家都会在七夕夜,向织女乞求,赐给一双灵巧的手,故此节又被称为乞巧节、七巧节。此节最早可以渊源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七夕为祭祀牵牛星、织女星。
敬老崇孝之节:重阳

关于重阳节,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相信对《易经》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依道家的阴阳观,六为阴九为阳,九月九日,二九相重,重九亦称“重阳”。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菊花都是重阳节的标志性元素。同时,“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而在2012年,人大出台法律规定每年重阳节为老年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较西方节日显的尤为低调内敛,但背后大都蕴藏着值得后人铭记的典故与美丽的传说。文化传承本无国界,但在吸收接纳西方节日的同时,静坐书房,品一杯香茗,读一段典故,也许你会发现,每一个节日都值得纪念。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