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何以深陷名利场

  • A+
所属分类:文学作品

高校深陷名利场既不是什么秘密,更算不上是丑闻,因为大学似乎已经习惯了。总的来看,当下高校名利场呈这样几大趋势:一是行政化向官僚化升级,搞学问的人不再安心学术,而是对官位趋之若骛,一所大学的处级干部四五百人实属正常,北大不是就曾冒出十多位校长助理吗?

高校何以深陷名利场

日前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微博中发帖说,一位大学朋友求他出面为其竞选处长说情,这位朋友思前想后还是抵挡不住处长职位的诱惑。有网友形容如今的大学:“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二是学权、学钱、学星交易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有媒体曾披露,教育部第5届高校名师100位获奖者中,有行政职务的占9成。用行政职位作为犒劳学术成就的奖赏,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激励机制。

行政化的侵蚀、名利的诱惑使得大学教学科研与行政编制成倒挂趋势。这些年明星大腕参学位的现象从来就没有消停过,有人就对近期一位体育大腕获得硕士学位存疑。三是各种高价培训班,总裁班、国学班应接不暇。打开《参考消息》和各大网站就能清楚地看到,越是名气大的大学,招生广告打的越响。这不就在几天前,有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中山大学将于11月底开设超级富豪班,要求报名者是50亿以上身家的企业掌门人。

出于好奇笔者随便浏览了几则网友对此事的评论,发现原来平头百姓没一个傻子,都觉得这样下去或许能帮大学创收,但大学如此爱财媚钱总有点不对劲。因此,他们才这样说道:这是畸形的教育和畸形的价值观合成的怪胎;这是名副其实的金钱崇拜;学校这样搞,无非是为了敛财,附和权贵;如今中国教育没有灵魂,只有金钱;没有道德,只有学分,没有能力;只有文凭。还有更加偏激的说法,不一而举。

无独有偶,日前,陈四益先生在《读书》封二,为黄永玉先生的漫画所配的文字“大学之道”中提及,一日他忽然收到了北京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原来是一份《北京大学政·商领袖(后EMBA)高端项目2012年招生简章》。项目实在颇具诱惑性,也罗列了不少名师,可是学费也不低,每人49.8万,一次付清,国内外学习考察期间的交通、食宿费用还要自理。

造成高校深陷名利场的理由纵使有千条万条,但有一条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明晰的那就是利益驱动金钱崇拜。教授纷纷争着当处长,不是出于工作考虑,而是冲着行政潜在的灰色收入和变相的权利资源去的。各种交易无非是为了利用大学所独有的学术资源套取利益。大肆兴办培训班更是直奔财富而来。

此外,高校债务危机推高金钱崇拜。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纷纷陷入债务危机,动辄就是上亿元,虽说有国家兜底,但眼下的困难还得靠高校自己来克服,日子总是要一天天过的。为了弥补因偿还债务而造成的亏空,以免影响大学福利,于是高校鼓励创收,创收成了因应高校债务危机唯一有效选项。

再说多年来高校已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创收模式:学院部门负责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基层单位的创收积极性。不错积极性是调动起来了,各学院创起收来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钱容易的院系、部门不愿意放弃自留地,收入急剧攀升,让人眼馋的收入,搅和得相对清贫的院系、部门不得安宁,也要想方设法进行创收,于是各种名堂的、变相的创收层出不穷。甚至走到了批发文凭,贩卖虚假科研成果的地步,学术腐败在所难免。

大学手中握有学术与科研资源,稍不留意就会变成对外交易的资本,也是权利金钱伺机腐蚀的对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大学的独立性,防止和杜绝权力与金钱对大学的干扰。现代大学制度就像是一道防火墙一样,将金钱与权力挡在大学门外。即便政府是大学出资方,官员照样无权干涉大学事务,这是现代大学的常识。即使是私人捐赠,也不得以此为由干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赫尔曼·外尔在论及德国大学的自治时指出,重要的是在所有社会活动中,“代表大学的是校长或本校某位学者,而不是国家相关部门的主管或官员。”教授会管理大学中的主要事物,不受行政官员的干涉。大学之所以要如此彻底地撇清与行政的瓜葛,就是为了确保学术与科研遵循各自的规律,在自由民主、自治独立的氛围中进行。否则,大学乱象就会四处泛起。至于大学内部的行政化,更是现代大学制度所不容。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