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正视西方文明才能平视西方文明

  • A+
所属分类:文学作品

自晚清至今,中国人看待西方文明一直是眼光游移,莫衷一是,似乎从来没有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透视过西方文明,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也一直是摇摆不定,或许与没有真正正视过西方文明有莫大的关系。笔者以为,只有调整视角,正视西方文明,才能达到平视西方文明的境界。

只有正视西方文明才能平视西方文明

晚清是俯视。即便是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与甲午战争的失败,晚清政府却一以贯之如同晚清名士张德彝等人一般俯视西方文明,天朝大国中心论依然是毫无所动。晚清第一个睁开眼看世界的魏源,尽管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高见,其呕心沥血着作的《海国图志》《圣武记》既没有赢得老佛爷们的青睐,也没有在中华大地激起波澜,反倒是被日本人视为至宝,先于中国打开了看世界的眼界。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亦未摆脱中华文明优越论的裹臼,西洋的科学技术不过被视为奇巧yin技,只能用来制造坚船利器与玩物而已。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仰视。这个时期基本上由晚清的俯视转向为仰视,虽然引进了西洋的“德先生”与“赛先生”,提出了“打到孔家店”口号,对自家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却“食洋不化”,忽视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西方文明遭遇了“水土不服”,加之民智未启,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的“围城”面前,西方文明终于败走麦城。

建国后至文革结束是无视。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闭关自守,加之苏联的误导,中国与西方文明几乎完全隔绝,处于文化的“无菌状态”,西方的一切皆被视为腐朽文化,谁要是接触与传播都会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轻则被批倒批臭,重则被革掉大命。其结果是国人对西方文明全然不知,同时也使国人完全丧失了对西方文明的判断力以及对西方不良文化的免疫力。

八十年代基本是仰视。由于没有判断力与免疫力,国人一度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精英阶层也是仰视西方文明,一边倒地颂扬“蓝色文明”,贬抑“黄色文明”,虽然当时对国人认识西方文明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却没有对自家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反思,一味突出了传统文化的糟粕,像倒洗澡水一样把孩子也倒掉了。说到底还是吃了一锅夹生饭,经过八十年代末的打压后,很快便归于沉寂。

九十年代至今是斜视。主流阶层对西方文明的观察视角基本是斜视的,好像既是睥睨又仿佛是暗送秋波,睥睨者,其实内心是矛盾的,既有自家传统文化的优越感,又害怕西方文明是洪水猛兽,把我堂堂中华文明冲垮了,另一方面却又如同看意中人,心中有意,却碍于面子,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地不好意思正视。正因为是斜视,故而眼中的西方文明终归是有些变形的,模糊不清的,意中人时而如同西施,时而恍如东施。唯有技术方面,中国人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把拿来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只不过拿来的东西始终是由洋人握着把柄,无奈至今依然停留在模仿与小打小闹的改良阶段,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尤其是革命性的创新。说起来还是没有真正摆脱“中体西用”的旧套路。

中国崛起固然是势在必然,然而怏怏中华总不能总是斜着眼睛看西方,唯有正视西方文明,才能真正展示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胸怀;唯有正视西方文明,“洋为中用”,兼收并蓄,取西方文明之精华而去其糟粕,中西文明有机结合,在融合中自我超越,才能真正达到平视西方文明的境界。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