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鲁滨逊一样孤独地活着

  • A+
所属分类:文学作品

我曾在图书馆里花了三个小时看完比尔·波特这个美国汉学家写的《空谷幽兰》,里面描写的是他对中国隐居深山的神秘隐士生活的好奇,以及对修行者那种艰苦执着的动容之情。无论是在终南山、峨眉山或其它隐蔽的修炼道场,隐士们总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独自生存,他们拒绝与这个社会交流,甚至波特还遇到一位近百旬的老者都不知道国家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社会、政治、金钱、利益都之无关,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对自身使命的探讨与升华。

像鲁滨逊一样孤独地活着

曾有身边的人在谈话中提及近乎于宗教哲学的话题,得到的只有一阵沉寂之后的喧哗。是的,那些所谓的宗教信仰以及灵性修炼已经离我们这个物质横飞的时代越来越远。而现实中宗教似乎所能看到的只是寺庙里的和尚像正常一样吃荤挣钱娶妻生子,像爆红的那个庐山寺庙80后花和尚主持奢侈的生活暴露在我们眼前时,现代人便很理所当然地认为隐士那都是远古时代的人。

在《空谷幽兰》里作者也只能采访到居所不是很隐蔽的,而更多的高深莫测的隐士则一次次搬向了更深更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许多人并非能理解他们究竟为什么非要远离社会去修炼。其实他们修炼想要寻找基础只是我们越来越多人所丧失的自我。而让我们丧失自我的便是对这个外在世界的依赖。

每一种依赖都会使自我多了一层枷锁,当越来越多的自我被身体对外在世界的依赖所束缚时,就会逐渐丧失。通俗来讲,那是细微的、强大的、无孔不入的蛊惑。在生活中,你依赖父母、朋友、爱人甚至陌生人的目光与称赞;在社会中,你依赖金钱、名誉、社会地位甚至是任何人的一句评价;在媒介中,你依赖电话、电视、电脑甚至是任何一种可以偷懒的方式。至此,你从一个无欲无求的婴儿逐渐被这种依赖被动性地改变成贪得无厌的人。

儿时的你因为依赖父母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指令行事,吸收他们不一定正确的行为方式,成为他们所期待的那样的人,走他们安排的道路。青年时的你因为依赖朋友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去配合他们的行为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参加那些虚伪的社交活动已获取更多的朋友来排泄寂寞。步入社会后的你因为依赖物质生活不得不去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来获取更多的金钱,来支配庞大的物质开销与交际需求。

在这一路上,你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你依赖的东西也跟着越来越多,你需要服从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它们就像骨诺牌齐刷刷地倒向你想要依赖外在世界的心,它们控制了你的行为,侵蚀了你的思想,蒙蔽了你的自我。可是当你有了爱人、车子、房子还有更多的金钱时,你的内心感觉充实吗?你存在于一个娱乐相当频繁的时代中,可是你是否真的快乐吗?应该是否定的吧,内心充实的感觉绝不会是依附外在世界得到的东西所能获取的。

有句话说,我们要做内心强大的人。真正的强大是不需要依附任何东西来存活的,我们的生命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记得我曾写过的一句话,拒绝与虚伪沟通是保持自我的最好方式。而最佳的灵修生存方式就是像鲁滨逊一样孤独的活着。在此,孤独不是一个似乎于贬义的词,而是一种内心力量的支撑,是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是可以强大地靠自己而活。

不需要就不存在依赖,不依赖就不存在妥协,不妥协就不存在屈服,不屈服就不会丧失自我。

自我从来不是任何教派的信徒,不依仗任何信仰存活和获取信息,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性和控制点。自我对这个社会的需要仅仅存在于“我”需要它的时候。自我不是冷漠无情的杀手排斥一切却依旧需要用冷漠去拒绝这个社会虚伪的赠予。身体与灵魂的结合只是为了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是一场内忧外患的旅程,像《圣经》里罗得的妻子因为留恋索多玛回头看了一眼而变成盐柱一样的过程。

强大的自我是能够在封闭孤立的荒岛上像鲁滨逊一样孤独的活着,不依赖不留恋任何外在事物,与任何人无关。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