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人体潜力

  • A+
所属分类:人与自然

一个飞行员在前苏联北方某地迫降,正当他察看飞机起落架的时候,突然有只白熊抓住了他的肩头。飞行员在急切之中竟然一跃跳上离地大约两米的机翼!而且是穿着笨拙的皮靴、沉重的大衣、肥大的裤子跳上去的!无独有偶,一位中年妇女在火灾中竟然把一个柞木柜从三层楼上搬了下来,而事后是由三位壮汉子才把它挪回原处的。

那位飞行员怎么如此善于跳跃呢?这位妇女的力气是哪儿来的呢?

人体中蕴藏着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不仅能在危急情况下表现出来,也能在紧张的劳动和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二三十年前,简直没人敢于设想跳高能跳过2.35米,跳远会跳到8.90米,举重(推举、抓举、挺举三种姿势总和)将超过半吨。然而今天,跳高已突破2.40,跳远已达9米多,而举重只需两种姿势就超过了500公斤。

今后会怎样呢?暂时还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

科学家进行过实验,来研究人体各系统在严寒、酷暑、饥饿等极端严峻条件下的工作能力。有一组接受实验的人被送到地球上的不同地区,随身只携带很少一点装备、饮水和食物。任务是活下来!要尽可能多支持一些时日。

他们先来到森林冻土地带,然后到了北极浮冰,接着又被送到骄阳似火的热带沙漠,还被送往海洋之上。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多强的毅力和耐力啊!

在实验的最后阶段,有人不得不退出实验(有一名接受实验的人在沙漠中度过两昼夜之后失去了知觉)。他当然得到救护,因为科学工作者和医生一直在伴随着他们。不过应该指出,这种实验的条件尽管极其接近实际情况,科学家还是无法对人体的最大潜力做出完全可靠的结论,因为接受实验的人终究知道在最困难的时刻会得到救援,晓得自己的生命并没有危险。

不过,极端艰苦的条件,可以在高水平的运动中绝对可靠地模拟出来,而且,需要几次就可以模拟几次。

利用运动来创造这类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对从事运动多年的人进行实验,使生理和心理上训练有素的人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如比赛时)发挥最大的潜力。

促进人们利用运动来研究人体最大潜力的还有一个考虑,即运动的多样性。现在广泛开展的运动已有60多种,这些运动项目实际上已把人体各系统在生活、劳动的不同范围内进行工作的情况概括无遗。正因为如此,科学家才决定选择运动来研究人的全部潜力。这个问题正由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最大潜力学”来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运动员心理状态不同时取得的成绩高低也不同:心理状态不佳的举重运动员,由于动作不协调,只能举起最大重量的70~80%;精神状态好的可举起85~90%;而准备创纪录的运动员举起的恰恰是他们能举起的最大的重量。

这说明,利用心理、教育、医学以及其他手段来训练运动员是切实可行的。此外,一个人倘若了解体力和精神因素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使他把个人的潜力发挥得最好。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