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_多难兴邦的故事

  • A+
所属分类:成语故事

晋惠帝时,晋朝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有所谓“八王之乱”,互相攻杀凡十余年(参看“鹤立鸡群”)。接着,祸变未平,而西北和北方的五个民族,又乘机脱离晋朝的统治,先后独立,并且向南进攻,即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晋怀帝和愍帝都被俘杀害。晋朝不得不放弃中原,退到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一带,称为东晋。(参看“中流击楫”)

当初,司马睿为左丞相,镇守建康(今南京)。眼见首都长安失守,晋愍帝被匈奴族的刘曜所杀,广大地区沦陷,广大人民遭殃,而这位执掌大权的左丞相却稳坐江南,无动于衷。祖逖、刘琨等爱国将领一面领兵北伐,一面遣使上《劝进表》,劝司马睿继任帝位,把国家大事勇敢地担当起来。鼓励他发愤图强,不要怕困难。并且说:国家接连遭到这么多的危难,使朝廷深深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能从危难中获取教训,奋起救危赴难,那么坏事也许就可以变成好事:“多难”反倒可以激励我们复兴晋朝,巩固邦国;“深忧”也可使皇上认清形势,痛下决心。这一段话,在原文中有这么两句:“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参看“枕戈待旦”),从这两句话,后来就演化出“多难兴邦”这句成语。

这样,司马睿就在那时当上了东晋的第一代皇帝,即晋元帝。可是晋元帝到底没有北伐的决心,对于祖逖、刘琨反多疑忌,刘琨终被杀害,祖逖也忧愤而死。东晋偏安东南的局面一直继续了一百多年。

但“多难兴邦”这句成语却流传了下来。历代的爱国志士,每当国家遭遇困难忧患的时候,往往用这句成语来自励和激励别人。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