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_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

  • A+
所属分类: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的齐桓公是著名的霸主,不少诸侯小国都听他的指挥。南方的楚国,也是个大国,距离齐国又比较远,所以它没有向齐桓公低头。楚国北边有个小小蔡国,却也并不尊重齐国,而靠拢它的南邻楚国。齐桓公便借故兴师,讨伐蔡国。

据《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在这一年的春天出兵侵蔡。齐国纠合了鲁、宋、陈、卫、郑、许、曹,连同本国,共八个诸侯国家的兵力,南下攻打一个小小的蔡国,当然很轻易地一下子就把它打垮了。然后,齐桓公命令联军继续南进,讨伐楚国。部队进入楚国的陉(在今河南郾城县),楚成王派出代表,到前线去向齐桓公责问道:

“君居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我地也,何故?”

这段责问的话,大意是说::“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没有料到你们竟然兴师侵入我国领土,不知你们师出何名?”——这就是成语“风马牛不相及”的出处。

至于“不相及”(两者毫不相干),为什么叫做“风马牛”呢?

《书经·费誓》说:“马牛其风”。后汉贾逵注:“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公的和母的牛马,在一起互相引诱叫做“风”。因为两地相隔很远,所以连双方的马牛都不可能发生关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相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而清人吴楚材等所编《古文观止》的注解则说:“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

以上三种说法,一、二两种基本上是相同的;最后一种似乎比较牵强。

不过,“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的含义是一致明确的,人们也相当熟悉它,只要说前半句“风马牛”三字,就知道是“不相及”的意思了。作为一句成语,现在我们不但用它来形容两地之间的毫不相干,而且形容一切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彼此完全无关。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