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龙

  • A+
所属分类:人与自然

鸭嘴龙,是白垩纪晚期出现的一类鸟脚类恐龙。因为这类恐龙的嘴巴宽而扁,很像鸭子的嘴巴,所以叫鸭嘴龙。

鸭嘴龙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牙齿很多,少的有200个,多的可以达到2000多个。这些牙齿一行行重迭排列在牙床里,替换使用,上面一行磨蚀了,下面又顶上一行。鸭嘴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牙齿?据说,这与它们吃的食物有密切关系,因为鸭嘴龙吃的大部分植物是石松类中的木贼,这种植物含硅质较多,牙齿磨蚀较快,所以只有牙齿多才能弥补这一缺陷。

鸭嘴龙的前肢短小,后肢粗壮,主要靠后肢行走。它的后面还有一条粗大的尾巴,站立时尾巴拖在地上,正好与后肢形成支撑身体的“三角架”。

一般认为,鸭嘴龙生活在沼泽附近,并把大部分时间消磨在水中,这样,它可躲避陆地上凶猛的霸王龙之类肉食龙的袭击。因为这类恐龙不仅鼻孔的位置比较高,只要抬起头来,就可把鼻孔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且脚上有“蹼”的构造,更说明它们是能游泳的动物。但是,近来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鸭嘴龙是完全陆生的动物。理由是这类恐龙的身体都很重,在沼泽中生活未免有下陷的危险;再就是在它们的胃里找到了松树的针叶及陆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不过,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还没有被大家所接受。

鸭嘴龙的头骨十分引人注目。一些鸭嘴龙头上是平的,没有什么装饰,但另一些头上长着冠状突出物,它是由鼻骨或额骨形成的,也被称做“顶饰”。

一般来说,研究恐龙的专家就是按照鸭嘴龙头上顶饰的有无,把它们分成为两类的。当时,这两类恐龙几乎遍布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我国也是这两种类型的恐龙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我国的第一只鸭嘴龙是在黑龙江省嘉阴县境内发现的,名字叫满洲龙。

它是一种平头的鸭嘴龙,此外还有巴克龙、谭氏龙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山东省诸城县发现的巨型山东龙,它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化石地点是在该县吕标乡的“龙骨涧”。1964年10月~1968年5月,由地质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采集队先后进行过四次有系统的发掘,共采到化石近30吨,代表五个个体。后来又经过三年的精心修理复原,直到1972年才正式组装成骨架。它的身长15米,站立时高达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由于它首次在我国山东发现,体型又如此巨大,所以研究者胡承志教授把它叫做“巨型山东龙”。

至于头上有顶饰的鸭嘴龙,我国发现的青岛龙便是很好的一例。青岛龙是建国后最早发现的恐龙骨架,它的身长6.6米,高5米,活着时估计有6~7吨重。它的顶饰是在头顶的鼻骨上长着一根棒状物,向上突出,又叫做“棘”。因为这种恐龙的鼻骨上有棘的构造,又是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附近发现的,所以才得了“棘鼻青岛龙”的美称。

当然,具有顶饰的鸭嘴龙,不只是青岛龙一种。世界上还有多种有顶饰的鸭嘴龙,其顶饰形状都不一样,有的像一把斧头,有的像士兵的钢盔,有的是中空的弯曲的管子,等等。多年来,有不少古生物学家对这些顶饰的作用进行过研究,也提出过许多推测,然而却没有一种意见令人满意,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因此,关于鸭嘴龙头上的顶饰究竟有何用途,至今仍然是不解之谜。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