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_杯水车薪的故事

  • A+
所属分类:成语故事

杯水车薪”这句成语出自《孟子·告子》。

孟子,名轲,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为主导思想,反对霸道,主张推行王道,呼吁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其政治哲学虽然是主观唯心论的,但在战争连续不断、人民苦于虐政的战国时代,这种要求却也间接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不过,恐怕孟子自己也知道,推行“仁政”,实在难于办到。可是他却不甘心,还要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宣扬他的主张。他说,“仁”,虽然按理必然能胜“不仁”,但是“仁者”决不能因此就不作什么努力了;相反,还必须作最大的努力,才有可能胜“不仁者”。他的这番话,即《孟子·告子》中的那一段话,原文是: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者之甚者也,亦终必亡已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仁一定能胜不仁,好比水一定能胜火。但是现在有些讲“仁”的人,仅仅用一小杯水,想去扑灭一大车柴所燃烧起的大火,那当然不行。如果由此下结论,认为水不能胜火,这样实际上反而助长了不仁者,使他们更加不仁了。而这些自己原有的一小杯水(仁),也终于就此完了。

孟子的这段话我们且不作评论。“杯水车薪”这句成语的出处却就在这里。它就是“用一小杯水去扑灭一大车柴火所烧起的火”的意思。比喻力量薄弱(或自谦出力不多)不足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就往往说:“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