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_东施效颦的故事

  • A+
所属分类:成语故事

传说,春秋时越国有个绝色美女,名叫西施,又名先施,也叫西子,是苧萝山下一个采樵的女郎。苧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相传,西施曾在那里浣纱。但另有人说,西施的故乡在浙江萧山,萧山县也有苧萝山,并且还有西施里。其实,都不过是传说而已。

《吴越春秋》或《越绝书》等都有关于西施的传说。据说,当初有人发现了这个美女,就把她献给了越王勾践,勾践又把她送给吴王夫差。后来,越国打了败仗吴国,报复国仇,西施曾为祖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施的名声于是流传。两千余年来,人们一直把西施作为最典型的美女,形容妇女长得好看,就说她象西施。

由于西施的传说,竟又产生了一个“东施”。到底是否真有东施这么个人,那就难说了。《庄子·天运篇》记载着一段故事,它说:

西施有心病(大概就是胃病),所以她总是轻轻地捧着胸口,微微地皱着眉头,成了一种习惯的姿态。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所以这个姿态,不但一点也不难看,人们还说这样倒更显得好看了。离西施家不远,有个长得很丑的女子,有一次遇见西施,并且听见人们对于西施的美纷纷称赞,她非常羡慕。回家以后,便模仿西施的姿态,重重地按着胸口,紧紧地皱着眉头,自以为也很美了。可是,因为她本来很丑,还要如此勉强做作,就成了一副怪模怪样,更加难看了。所以,谁见了她都不欢迎。富人见了,紧闭大门;穷人见了,赶紧带着妻子儿女躲开。

这段故事就是“东施效颦”这句成语的出处。原文是:

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

原文只说“其里之丑人”,没有“东施”这个名字。《晋书·戴逵传》有“美西施而学其颦”的说法;唐代李白有“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的诗句,也都没有“东施”这个名字。可见,“东施”是因西施之名而由后来的人添加出来的。据清人翟灏的《通俗篇·卷二十三·妇女》引《太平寰宇记》的记载道:“诸暨有西施家、东施家。”并且说:宋人黄庭坚等开始确定了“东施效颦”这句成语。

生搬硬学,只从形式上勉强地竭力仿效他人,学得不但不象,反而令人可笑,就叫“东施效颦”。这是一句讽刺性的成语,有时也用于自谦。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