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_解弦更张的故事

  • A+
所属分类:成语故事

解弦更张”,比喻政治上的重大改革。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汉武帝曾向董仲舒征询对于国事的意见,董仲舒在答对中曾说过这样的话。

董仲舒是汉初名儒,广川(今河北冀县一带)人。对于孔孟学说极有研究,汉景帝因此封他为“博士”。《史记》和《汉书》都说他读书非常用功:“下帷读诵”(放下帘幕,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甚至“三年不窥园”(甚至连书房附近的园圃都两三年不去看一看)。形容他专心好学、埋头钻研的一句成语“目不窥园”,就是从他的这个故事而来的。

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曾为“江都尉”(江都,在今江苏扬州一带)。武帝因为董仲舒是著名的学者,对他更是特别尊重,常常请他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有一次曾说了以下的一段话:

今汉继秦之后,……虽欲善治之,无可奈何。……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解弦),重绷新弦(更张),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必须改革,然后才能办得好事情。应当换弦而不换弦,虽然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应当改革而不改革,虽然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干不出令人满意的政绩来。

解弦更张”这句成语,就是从他这段话里来的。也叫“改弦更张”。例如《宋书·乐志》:“琴瑟殊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矧,况且)”又叫“改弦易张”,例如《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不能拔进良材,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还可以说作“改弦易调”,例如《北史·梁彦光传》:“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也有人把“改弦”和“易辙”连结而成一句成语:“改弦易辙”。易辙,即改道,就是放弃老路、改走新道的意思。这几句成语的含义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