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文:大熊猫

  • A+
所属分类:人与自然

在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里,大熊猫似乎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画家挥毫摹写它们娇憨可爱的神态,工艺美术师用它们来设计图案、商标,动物园里的熊猫馆是游人最爱驻脚留连之处,连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徽章也是一只精致的白铁镀金的大熊猫

虽然大熊猫闻名于世只有50多年,但它差不多是和恐龙一样古老的动物。根据已发现的大熊猫化石,证实在距今100多万年的时候,大熊猫是一个正处于兴盛时期的大家族,它的分布地区西起缅甸,东达华东,北至北京,南到广东、中国台湾。

由于它的行动不敏捷,牙爪又不及对手的锐利有力,在弱肉强食的斗争过程中沦为猛兽的猎物。大约到了一万年前,为了保存种族,它只有放弃原有地盘,躲避敌害,活动范围已大大缩小了。如今,它只龟缩在四川、陕西和甘肃和一些长有竹木混合植物的高山深谷。

大熊猫惯于流浪生活,从来没有固定的住处,总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夏天爬上凉爽的高山避暑,冬天又迁到比较低洼和避风的地方。它们早晚出来寻食,白天就栖息在竹丛中,或是爬在树枝上晒太阳。它们的食量很大,一只大熊猫每天能吃20公斤竹子。从解剖大熊猫得知,它只有一个胃,无盲肠,肠的长度也不超过10米。这样的消化系统,与食草动物的消化系统完全不同。如牛的胃分四室,肠的长度为体长的20多倍,而且还生着大量帮助消化植物粗纤维的细菌和纤毛虫,故它吃草能消化和吸收养分。由于熊猫的胃肠没有这种功能,故在它的粪便中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翠竹枝叶。但为了生存,在无能猪肉为食而又无其他食物可供充饥的情况下,只好大量吞食容易获得的翠竹为生。随着时光的流逝,代代相传,以翠竹为食就成了它的习性了。

在野外,大熊猫生活在2000~4000米的高山竹林里,竹林就是它的家。

竹林里还住着竹鼠,只有熊掌大校它个体小,很灵活,又会打洞钻到地底下,专吃竹笋。大熊猫用带有肉垫的脚掌,尽量不发出声响,暗地里查找。

一旦找到洞口,用力拍打地面,打得洞里的竹鼠心惊胆战往外逃。大熊猫敏捷地抓获竹鼠,一怒之下,竟能把竹鼠整个儿地吃下去。

大熊猫抓竹鼠,显得多么的机智巧妙。可它也常作傻事。大熊猫在溪涧喝水看到自己清晰的水中倒影,以为又来了一只熊猫,于是,抢先喝起水来,直到肚子胀得圆滚滚才肯离去。可没走几步又不放心,回到池边,看到水中的倒影以为另一只熊猫还在,怕水被喝光,又抢着拼命喝起来。喝着喝着,胀得昏昏沉沉,倒在地上,通常3~4个小时之后才能恢复常态。当地人把这叫“熊猫醉水”。

大熊猫的视觉和听觉都比较差,但它们却是爬树能手,也善游泳,能攀上高高的树巅,也能泅过湍急的河流。也许正是这两种天赋的技能。使它们得以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留存下来,没有遭到灭族绝种之祸。

大熊猫之所以特别稀有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生殖力极低,每胎只产1~2只幼仔,也只能养活一只。保护大熊猫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