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_对牛弹琴的故事

  • A+
所属分类:成语故事

《牟子》(后汉人牟融所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弘明集》(梁僧释僧祐所编)也有相同的记述。故事大意是:

有个音乐家名叫公明仪。有一天,他正在弹琴。抬头一看,旁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头牛正在吃草。他想:我来弹几个曲子给它听听吧。于是,他对着牛,认真弹奏起来。弹了一曲又一曲,不用说,弹的都是非常高雅的曲子。可是,那头牛只管低头吃草,看来一点也没有引起它的注意。公明仪失败了,同时他也明白了:对牛弹琴,不过是白费劲儿!他试着另外弹出几种琴音,有的象嗡嗡的蚊蝇声,有的象哞哞的小牛叫。这时,牛才摇摇尾巴,竖起耳朵,缓缓地转身走了几步,象是听见了。

要能听懂琴曲,欣赏高雅的音乐,本是不简单的。古时善于弹琴的乐师往往都抱怨知音难遇。而牛,怎么能知音呢?“对牛弹琴”便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同一窍不通的人谈论高妙的道理,是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的。

《庄子·齐物论》说,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音律,惠施好谈名理,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显示于世,而世人不能理解。晋人郭象给《庄子》这段话作评注道:“是犹对牛鼓簧耳。”

《齐东野语》载姚镕《喻白蚁文》说:“物之不灵,告以话语而弗听,俗所谓对牛马而诵经是已。”宋人李石的《续博物志》作“面牛鼓簧”。宋僧普济(一说慧明撰)的《五灯会元》始正式作“对牛弹琴”。

不过,“对牛弹琴”这句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句成语却不宜乱用。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