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定律的发现

  • A+
所属分类:人与自然

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学家。他生于一个祖辈务农的家庭,受父亲影响,从小对果木嫁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家贫没有读完大学,后来进了布隆的圣托玛斯修道院,1847年正式成为天主教神父。后在维也纳进行了两年物理学、动物学、化学、医学、植物学、细胞学等多方面系统而严格的自然科学教育和训练,给未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基矗1853年,他回到修道院,在一块长7米、宽3.5米的植物园内对多种植物进行了杂交实验,并对许多生物学问题进行了探索。他种植了豌豆,饲养了50箱峰,还喂养了老鼠,坚持每天记录温度、湿度、雨量、气压等。

1854年,孟德尔开始用34个豌豆株进行实验。1855年,他继续实验豌豆在传递特选性状时的不变性。从1856年起,他从实验的变种中选出22种豌豆,进行了7组具有单个变化因子的一系列杂交实验。对于实验结果,他注重定量分析,发现了著名的3∶1的比例。在8年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他提出显性的概念和遗传因子的假说,并总结出两条遗传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把他的研究成果以《植物杂交实验》为题在1865年布隆博物学会宣读,这篇论文于翌年发表在该会的会议录上。

孟德尔的工作使遗传学变成了科学,开创了用数量统计方法研究遗传规律的道路,被称为“植物学上的拉瓦锡”。然而,孟德尔如此伟大的成就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同代人的注意,他把论文副本寄给慕尼黑的植物学教授耐格里,却遭到了冷落。这位权威甚至认为,“只靠数一数豌豆是发现不了什么的”。

尽管如此,孟德尔对自己的成果却深信不疑,直到晚年,他还充满信心地对朋友说:“看吧,我的时代就要来到了。”果不其然,在他逝世16年后,即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德佛里斯等人重新发现。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