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财:49万养大一个孩子

  • A+
所属分类:家庭教育

从股票市场四年的大跌可以看到,把几乎全部的收入投入某一个市场,尤其是有风险的产品(比如炒股),个人或家庭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要提倡理财,提倡构建资产组合,强调风险分散――所有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中。
考虑到中国的股票市场正从低谷逐渐走向平稳,建议保留10万元的股票投资,其余部分应当转向储蓄、固定收益品种和保险,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3.问:我和太太工作稳定,家境也算殷实,目前我们两人的年收入总和在20万左右。但儿子读书不行,职校毕业后,目前收入2000元都不到。他准备今年结婚,女方的工资水平跟他差不多。这样的小家庭生活还得靠家长资助,所以为了儿子结婚,我打算准备20万。另外,儿子和儿媳学历都不高,工作发展空间不大,我很担心将来孙辈出生后,他们的生活会更加拮据。所以为了第三代着想,我还得留一点钱备用。目前我有32万元钱存定期放在银行,如何能妥善对这笔我们子孙三代都要依靠的款项做最好处理?
答:中国的圣贤几千前就教导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的父母是更伟大,将圣人的教诲发展成为“幼吾幼以及幼之幼”。如果按问题主人公的计算,目前有32万,儿子结婚就要化去20万,笔者怀疑剩余12万到第三代时还能派什么用场?
儿子和未来媳妇每月收入仅4千元,不知道为什么结婚要花20万?如果是用来买房,笔者赞成;如果是用于婚宴和蜜月旅游,笔者认为应当按小夫妻俩的收入状况量力而行决定结婚的花费。
建议把32万作为下一代的应急基金,遇到重大事情才予以动用。比如儿子结婚,但花费也要合情合理;第三代出生,小夫妻俩生活确有困难,可以一次性从中提供帮助。总之,开支的主要承担者必须是儿子和媳妇,父母只是作为旁观者提供帮助。这样有助于儿子和媳妇树立独自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量力而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中国的父母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长大!
4.问:我的女儿目前在一家小型个人企业工作,收入在3000元左右,但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如今每天都有小企业面临资金问题或倒闭,我想通过购买相关保险为女儿事先防一手。另外,我和太太也快退休了,接下去就要考虑养老的问题,请问何种保险组合既能为防范女儿失业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又能使中年家长同时受益呢?
答:由一家保险公司提供一种保险组合,既能防范孩子失业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又能使中年家长同时受益,这样的保险组合还没有发明出来。如果有,相信所有人都会趋之若鹜、排队抢购,因为在这样的保险组合下,任何人只要搞到一张失业证明全家就可以不劳而获依靠保险赔偿金过日子了。另外,没有听说过把父母和子女放在一起,且被保险人有多个的保险组合。
理财问与答(毕业后部分):(2)
女儿的问题主要是失业后如何获得经济来源维持生活。目前任何企业(包括私人企业)都有义务为职工购买“三金”――社会保障,即使是个人自由职业者也可以申请购买。除此之外,女儿和父母可以购买商业性的人寿保险。人寿险种类繁多,有的险种在投保者年缴保费若干年后,每月给予收益人固定金额作为生活补贴。这类险种也许能解决女儿失业金的补充及父母的养老问题。
第六章 用今天的我们,换孩子的明天?
一 父母的苦恼(1)
--育儿教育理财实用指南
徐浩
记得笔者读小学时,一个学期的学费是2元人民币,书费是3元人民币。那时,学校的学费收入少,教育设施成旧落后,教师的待遇很低。当时社会上曾流传“研究导弹的教授收入不及卖茶叶蛋的老婆婆收入高”。于是,中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产业化”改革。
“教育产业化”的思路一旦打开,开办学校、设置专业一夜之间成了赚钱的营生,原来乏人问津的教师职业一下子像捧上了“金饭碗”。家庭可以不消费,孩子怎么能没有良好的教育?“教育产业化”将“今日砸锅卖铁交学费、明日就能赚大钱”的思想灌输给社会。同时,利用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从“学前教育”赚起。
据调查,北京一些私立幼儿园收费非常昂贵。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全托,每月托费1080元,一年计有12960元,另要交1.5万元的赞助费和3万元的“教育基金”,家长共要交纳57960元。除 “教育基金”在孩子毕业后可以返还外,家长实际支付给幼儿园近3万元。这种收费在北京的私立幼儿园中还只属于中等水平,更有一年收费可高达四、五万元的。而一名大学本科生包括学费、生活费在内,年开销也不过万元上下,3岁孩子一年的花费超过了大学生。
孩子的学前教育就要接近10万元,按照这种标准,以后上小学、中学、大学……究竟还要为孩子提供多少教育费用呢?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新一期的《青年研究》刊等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题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子女受高等教育的家庭支出,费用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非在读子女的被抚养总成本达到49万元。这还未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5万至6万元的收入。按照该研究的统计,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两项人均年进账达2300元,最高达4万元。此外,这49万元尚不包括孕产期的支出以及孩子从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
调研中最出人意料的是成年的未婚子女,有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其中,除租房(购房费)外,最高的费用是在家吃饭,外加服装、手机、上网、零用钱等,非在读的未婚子女竟然每年仍要花掉父母1.4万元。
遗憾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的经济付出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并未呈现显着的“正相关”。换句话说,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虽高,但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却不一定越有利。
中国作为年人均国民收入不到8000元的国家,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竟然高达49万元,后者是前者的61倍,这个数字让人难以置信,甚至会怀疑其准确性。然而,事实不由你不信。中国的父母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投入之高,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可以在1万元以上,高等教育阶段每年开销更是远远超过1万元,教育费用已成为很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教育费用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要不计血本地来培养孩子呢?原因很清楚,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夙愿。有了好的教育,仿佛将来就有了好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机会。
再贵也要让孩子读书的理念,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乱收费的绝佳机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六次全国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乱收费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主要原因,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约占涉农乱收费总额的一半。比如,一所重点中学的分数线是650分,考生考了649分想进这所学校就得多缴1.2万元,然后每少1分,再加1000元。“因教致贫”、“读不起书”的现象大量出现,一些家长甚至感到“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赢了,能换来幸福;输了,就要用一辈子来还债。”
面对日涨夜大的孩子教育、抚养费用,传统的应对方法却非常有限。主要还是以家长工资收入、贫困学生学费被减免和助学贷款、以及学生勤工俭学等手段为主。然而,在笔者2004年亲自组织的一项市民理财状况调查中发现,市民的收入并非像媒体报道的那样高。该调查选择上海浦东人流量最多的陆家嘴地区,在一所高档的“正大广场”SHOPPING MALL中举行。从双休日早晨十时三十分开始至下午二时半结束,四个小时里工作人员对1000名随机抽取的市民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对象中,年收入3万元以下者占53%,12万元以上的只有3%;配偶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也有46%,12万元以上者同样只有3%。把调查数据简单通加就可得知:上海有超过一半家庭的年收入低于6万,年收入24万以上较为富裕的家庭只有3%。而年收入少于6万的家庭,如果要支付49万的孩子抚养费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筹措八年。上海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恐怕更加不容乐观了。
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各地相继采取了“奖、贷、助、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多种办法。但事实证明,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广东为例,能够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还不到一半,靠勤工俭学解决生活困难的贫困生也只有30%,在时下到处朱门酒肉、满眼灯红酒绿的年代,有的大学生在教育高收费的逼迫下,不得不到垃圾桶里去拣拾剩饭,有的一天两顿代替一日三餐,有的一年只能买一条裙子,走投无路的则被迫黯然离开校园。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怎不强烈撞击着人们的心肺,催人泪下,使人痛心疾首。
一 父母的苦恼(2)
现在,学生勤工俭学比起八十年代笔者读书时要普遍得多。但是勤工俭学无法成为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手段。学生在假期中可以打一些工,但如果平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肯定要影响学业,现在的孩子也吃不起这份苦。市场上勤工俭学的最高价格是每小时5块钱人民币,每天8小时一周5个工作日,暑假8周(二个月)打足也只有1600元,相对于每年上万元的开销简直是杯水车薪。即便如此,对勤工俭学的学生来说还不是人人都能赚到这个数的。
20年的教育历程充满不确定性。孩子呱呱坠地,最先令人担心的是孩子能否抵抗疾病的侵袭。稍大一些,要担心孩子摔伤、碰上车祸等意外。进入学前教育,各种兴趣班的费用花钱如流水。孩子刚到入学年龄,家长就四处托关系、走后门想让孩子上好的小学,花出几万的“赞助费”也顾不上心疼,还就怕没有地方送。升初中、考高中、进大学,三年一考胜似“科举”。孩子挑灯夜战、父母“回炉”陪读,考不上为将来就业发愁,考上了为高额的学费发愁。一方面是49万培养一个孩子,49万元像一座大山压得家庭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是家长应付高额抚养费的手段极其有限,孩子20年的教育历程与这对矛盾如影随形、日日相伴。
尽管近几年社会上对“教育产业化”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对教育高收费人人痛恨、众口一词无情鞭挞,要求教育再一次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普通老百姓势单力薄,无权制定教育政策,更无法抗拒“教育产业化”的社会现实。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般家庭还必须面对教育高消费的现状,还必须准备49万元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收入低微却支出昂贵,因此每个家庭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和资产,制定个人和家庭的理财规划,节约开支,通过丰富的投资工具将有限的收入与资产进行增值保值,为家庭成员构筑保障体系,应对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才是应对教育高收费的积极态度和聪明办法,愤怒、哀叹、抱怨、发牢骚非但于事无补,而且无法当作支付账单的支票使用。与为抚养孩子勒紧裤带、降低家庭生活质量水平相比,进取型的理财规划不但能满足孩子教育开支的需求,而且能够维持、甚至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真正创建衣食无忧、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那么,什么是个人和家庭理财规划?理财规划有什么优势?理财规划如何制定?……让我们暂时抛开教育高收费的烦恼,跟随笔者的介绍,步入个人理财的广阔空间,细细体味理财规划的无限魅力。
二 理财规划(1)
20世纪70年代,理财规划首先出现在美国,当时主要为美国公众解决如何进行合理避税的问题。早期的理财规划停留在财务顾问的基础上,没有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和统一的操作程序。因此,不但客户不清楚,就连一些从事财务顾问服务的人员也不清楚理财规划与财务顾问的区别。
1985年第一个理财规划师协会在美国成立,随即英国在1986年、日本于1987年都成立了由国家认可的理财规划师协会。
1990年“国际理财规划师协会”成立。该协会为理财规划师制订统一的职业道德标准、胜任能力标准和实际操作标准。在总的原则下,各国各地区的成员协会组织根据各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制定具体标准,规范理财规划师注册程序,举行理财规划师考试,颁发理财规划师证书。在发达国家,“先诊断、后规划、再实施、末评估”的专业理财规划服务已被广泛地接受,并成为个人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大陆的理财规划师组织经过不懈地努力,已经取得国际理财规划师协会的授权,在中国大陆举办考试和进行资格认证。业内人士预计,不久中国的理财规划师将会从优秀的证券投资人才、保险经纪人和银行的客户经理中脱颖而出。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产生股票的柜台交易起,中国人开始尝试除了工资以外通过投资赚钱的方法。在其后的二十年中,各种金融产品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投资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人们开始谈论“理财”这个词。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理财?投资和理财有何区别?许多人并不清楚。据笔者观察,现在市场上所有的“理财”都是叫你买东西,让你投资。即便是银行的理财中心,也是把各种金融产品堆积在一起,充其量是一个金融超市。中国人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但是一旦涉及到投资,投资者会陷入“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窘迫境地。主观上,由于不具备财务分析知识,无法判别自己的财务情况是否属正常,是承担了过大的投资风险,还是过于保守闲置了资产;客观上,由于投资品种纷繁复杂,行情价格瞬息万变,一般投资者既无精力时刻关心自己的投资,也无专业知识判断行情的未来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道听途说或凭一时之勇投资,如同盲人骑瞎马,不仅不会带来收益,而且可能蒙受损失。笔者认为“投资≠理财”,投资是实现理财的手段,不能代替理财。如果错把“投资”当作“理财”,不理财就投资,其本质就是通过金融产品进行赌博,而且通常是“十赌九输”。因此,迄今为止并没有人真正帮助您“理”过“财”。
真正的理财亦称“理财规划”,强调一个“理”字,分为“财务理财”(量身定制)和“投资理财”(独立观点、比较研究)两个部分。“财务理财”(量身定制)要求理财规划师在详细收集客户财务资料的基础上, 对个人和家庭的现金收支、资产状况和投资品种进行盘点和清理,发现存在的问题,改变不合理的开支与投资;测试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构建最优的资产配置组合,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投资与保障计划,并针对客户各自独有的财务难题提出解决方案,其角色好比是金融医生。
“投资理财”(独立观点、比较研究)意为理财规划师经过比较研究,客观公正地评价所有金融机构的产品,并以此评价为基础,帮助客户选取最优、最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即使理财规划师本人是金融机构的员工,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推荐本单位的产品。理财规划师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等同于贸易中商品检验局的地位。一旦丧失了客观公正性和独立性,理财规划即失去了其作用和价值。现在某些机构把理财服务定位于金融产品的推销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财规划的性质,当然得不到客户的青睐。
投资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神”管的事情;理财的目的是使资产全面、稳定地增长,是“人”管的事情。由于我们是人,因此稳定增长是正道,暴利是运气;普通人只能借助理财规划,构建资产配置组合以俟天命惠顾。
理财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理财心理测试。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恩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教授。丹尼尔·卡恩曼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弗农·史密斯则是因为“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得奖。这次授奖一反过去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授予完全理性的传统经济学和计算严密的数量经济学的惯例,首次授予了专门研究人捉摸不定的心理对经济行为影响的“行为经济学”,足见其在经济学和应用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标志着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行为经济学正式步入经济学的殿堂,是经济学、金融学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传统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假设人的经济行为完全出于理性思考,按照是否具有价值追求个人利益。假设他们会合理地利用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来估计将来出现的不同结果,然后获取最大收益。但是这种假设与实际经济活动中人们的行为相去甚远。比如在股市上,经常出现价格疯涨、股票价值降低,股民却不假思索地跟风买进;而股市暴跌股票价值凸现时,股民又仓皇出逃,即便价格一低再低,仍旧无人问津。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传统的理性经济理论却无法解释。
二 理财规划(2)
丹尼尔·卡恩曼把心理学研究引入了经济学,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过程。他认为人类决策受人心理的影响,与标准经济理论的预测有系统性差别。卡恩曼的研究解决了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来解释现实中人非理性的经济行为。
“虽然人们都知道投掷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各为50%,但如果连续出现多次正面时,人们总是认为接下来出现反面的概率很大。”卡恩曼就是把人的这种“非理性”作为研究对象。他的视界理论(prospects theory)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或决策时,由于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时间、文化背景不同,他们都在已有的视界上进行判断与决策,这样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以小见大等与经济学理论假设不同的行为。卡恩曼通过例证来表达行为经济学的理论。
例一:对于同一份工作,给出两种薪酬标准:一种年薪50万元;一种是基本年薪低于50万元,再加项目提成。保守的人就可能会选择前一种方案,因为后者的风险明显大于前者。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们面对风险预测时,更多在意的是赢还是输,成功还是失败,是财富的变化,而不是最终财富的多少。要一个人承担的风险越大,他需要的补偿越多。由于不同的人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也导致确定和不确定的收入不等价。
例二:对于咖啡杯和巧克力两种东西,先得到咖啡杯的话,90%的人会认为杯子比巧克力值钱;而如果先得到巧克力,90%的人又会认为巧克力比咖啡杯值钱。
产生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不愿意拿得到的东西去换没得到的东西,所以先得到的东西就是好的。
例三:当人们要拥有一块沼泽地时,愿意出247美元;而卖掉自己的沼泽地时,要求补偿1044美元。同样,为获得某地区的邮政服务,每个人愿意支付的服务费是22美元,而要撤掉该地区已有的邮政服务,每个人要求的补偿金额达到了96美元。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人们最在乎的是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就像中国一句老话“借锅容易拔锅难”。占有的时间越长,失去的痛苦就越大,因此才会造成给予容易收回难的问题。通常来讲,已经得到的东西又失去,同没得到某物相比,前者的痛苦要远大于后者。
卡恩曼的研究是经济学领域的一项突破,它与现实经济生活、经济行为联系异常紧密。了解行为经济学理论之后,当你再一次看到有人为了省5块钱而花6块钱的汽油费开车去超级市场购买几包卫生纸时,你的想法就会和以前大不相同的。
那么,行为经济学理论能否用来指导理财呢?早在中国人的四书·五经>一书中,我们的祖先就有与现代行为经济学相同的理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里的君子指依据自己的能力,安守本分做事的人,而明知自己能力不足,却偏要冒险行事希望能侥幸获益的就是小人。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今日股市》节目主持人曾经收到一位少年的来信,叙述其父倾其所有炒买股票,不巧偏偏遇上连续几年的熊市,损失惨重。父亲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原来快活的家庭气氛由于父亲脾气的变化,变得凄凄惨惨、死气沉沉。更让家人担心的是由于遭受一跌再跌的打击,他们害怕父亲身体是否能够再坚持下去不垮掉?少年呼吁主持人在节目中能够开导一下他的父亲,救救他的家庭。从理财的角度来看,这位父亲犯的错误是事前没有评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倾其所有购买股票想大赚一笔,企图以侥幸行险,做了本分以外的事情。试想如果这位父亲按照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来确定投资金额,那么损失再大也不至于影响家庭生活。好比花几元钱购买彩票,即使什么都没中彩金完全损失,你也不会在乎一样。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一个经济理论的出现最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将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学家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还很不深入,更多还处于对理论的初级探讨阶段,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较少。
错误或过多的资产配置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心理脆弱容易导致投资行为失常。为避免引发错误的行为决断,需要心理测试出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其能够接受的配置量。凯汇理财首次把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成果用于理财规划的心理测试,并且设计了诸如:1)您喜欢的休闲运动通常是1、例如海上运动、高空弹跳、登山等刺激活动2、不排斥剌激,但首先要合乎安全3、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不被打扰2)如果股市下跌了30%, 您手中的股票也下跌了30%, 您将1、再买入一些股票,摊低成本,等待股市恢复2、持有, 不动3、全部卖掉, 从此远离股市3)与朋友聚会,聚会活动的安排1、经常是以您的意见为主2、大家一起讨论, 然后寻求共识3、您不喜欢出主意, 以免做错了遭到责怪
二 理财规划(3)
……
等心理测试题目,根据测试的得分把投资者分为激进、积极、理智和保守四种类型。根据投资者属于何种心理承受能力类型,来确定资产配置的比例。比如积极型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现金类投资为10%,固定收益占20%,股票可以有50%,再加上房地产20%。另外,即使再保守的人也可以进行股票、房产等风险性的投资,保证资产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再激进的人资产组合中也应当包含固定收益产品,一旦蒙受投资损失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只不过,两种类型资产配置的比例不同。
了解了行为经济学原理,知晓了“心理承受能力决定资产配置”后,在此基础上理财规划便可以顺利进行了。
理财规划第一步,理财师通过让客户填写基本情况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贷款情况表、家庭保障表和理财目标要求等,收集客户的基本财务信息,进行“理”的工作,唤醒客户被遗忘的资产。第一步是整个理财规划的最初阶段,是对客户的个人、家庭财务状况一次“全面的体检”。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数据的准确性十分重要,理财师必须仔细倾听客户的叙述,以免把客户的现金和资产情况归并到错误的栏目中。
理财规划第二步,进行理财心理测试,确定客户投资风险心理承受能力类型,并根据心理测试的结果决定资产配置比例。只有知道了客户的承受力,才不至干让他干“本分”以外的事情。
理财规划第三步,财务分析从宏观分析开始,高瞻远瞩地俯瞰与个人和家庭有关的宏观因素。理财师从众多的经济信息中找出与个人财务状况密相关的消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重点把握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政府政策等信息和变化动向,这些信息对就业、物价、股票市场、房价走势和国债价格都有重大影响。同时,必须确立“国家政策决定所有投资品种价格”的理念,凯汇理财曾经从央行收紧货币供应、收紧房地产贷款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等诸多迹象中,运用政策分析,成功地判断了房地产价格2005年第二季度由盛而衰的转势。
理财规划第四步,由宏观分析进入财务比率分析。我们选择了偿付比率、负债总资产比率、负债收入比率等多项财务指标,来衡量客户资产在偿付债务、流动性和盈利性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偿付比率(solvency ratio)是客户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客户综合还债能力的高低。如果偿付比例太低,意味着客户现在的生活主要靠借债来维持,一旦债务到期或经济不景气时,客户的资产出现损失,则可能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可能;但如果偿付比例很高,也意味着该客户可能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信用额度,应该通过借款来进一步优化其财务结构。财务比例分析使理财师对客户家庭财务状况的好坏一目了然,有了为客户选择理财策略的重要依据。
理财规划第五步,现金流量分析遵循合理的“投资消费比例原则”(balance of investment consumption ratio)和“重要性原则”(prioritizing your need)。客户的收入资源有限,如果用于消费得多了,可用于投资的就少了,现时的消费减少了投资,就可能影响未来消费的需要。要考虑将有限的收入资源用于重要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没有将金钱用在适当的地方,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钱要用在刀口上”。
分析现金流量表,理财师首先应该将每个细分的指标在总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出来,这样有助于了解客户的整体情况,并分析该指标的数值是否有调整的空间。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客户,平时手中都应该保留数量合适的现金,并努力使其现金流量表上的结余是盈余而不是赤字。盈余表明客户在管理财务方面是较为成功的,并且不需要动用原有资产或借入资金来维持生活;如果客户的现金流量表上出现赤字,可以尝试采用增加收入、减少开支、或出售部分资产等措施来弥补赤字。
理财规划第六步,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中之重。单一类型的投资不仅风险巨大,而且也无法达到客户的财务目标,只有金融资产与固定资产搭配相宜,股票、基金、债券、房产……各种金融产品投资比例合适,才是成功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在经济繁荣时,客户可以持有较高比例的非固定收益投资;而在经济萧条时,客户应减少这类投资的比例,以降低风险。
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分析,注重一年之内的短期债务,因为该类债务是短期内必须偿还的,客户必须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
客户的总资产要大于其负债,反之则证明该客户的财务情况相当糟糕。不借债一定好吗?一般来说客户应该保证其净资产为正数,并且不低于一定的数额,但是净资产并非越高越好,如果数值过大,意味着客户的部分资产没有充分利用。
理财规划第七步,通过收益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至今为止的投资成功与失败,以及平时投资理财的水平。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改变未来。
理财规划第八步,建立个人和家庭的防御体系。如果把投资作为理财规划中的进攻,那么理财规划还需要有坚固的防御体系,这个责任将更多地由保险来承担。不幸的是由于我们平时极端厌恶保险推销,因此必须对保险进行再认识。
二 理财规划(4)
有人提出有社会保障不就足够了吗?实际上社会保障只能够保证我们平时最基本的医疗救治和最低的失业待遇,只能保证我们退休以后有一个温饱的生活。如果要使我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为退休下降太多的话,那么只有年轻时就购买商业保险,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保险规划一般包括确定保险标的、选择保险产品、确定保险金额几个过程。保险时必须考虑三个因素(1)适用性。自己或家人购买人身保险必须考虑所需保障的范围;(2)经济支付能力。人寿保险通常是一种具有储蓄功能的长期产品,具有投资性质,每年需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费,投保人必须确保每年有足够的资金,以支付每年的保费;(3)选择性。必须选择同类保险产品中最好的购买。
理财规划第九步,个人、家庭理财目标分析。理财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如控制日常生活开支,购买消费品和进行储蓄;以及长期目标,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为退休养老做准备等。那么,什么是合理的理财目标呢?合理的理财目标一定是结合心理承受能力、根据开支情况和资产多少制定的力所能及的理财目标。那种“手中有100元,希望理财师能够理成亿万富翁”的要求,就不是合理的理财目标,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结合心理、开支情况和资产大小,制定力所能及的理财目标。
理财规划第十步,根据所有的分析,对症下药、量身定制新的投资与保障计划,重新安排平时的支出。至此,一个全方位的理财攻、防体系终于形成。
理财规划第十一步,再完美的规划也必须实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投资金融和非金融产品是实现理财规划的手段。选择投资品种,应当从独立视角出发,货比三家,经过比较研究,选择最具价值、最合适的投资产品。
睁开眼睛看世界,国内股票、海外股票、基金、回购、保险、房产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投资市场。我们有多少投资机会?我们有无限的机会,关键看我们如何选择。
三 教育理财与理财规划(1)
教育规划包括本人教育规划和子女教育规划两种,自我完善和教育后代都是人生重要的内容。因此,以实现教育规划为目的的教育理财作为理财规划的组成部分,与理财规划的其他内容一样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种特殊的理财,教育理财首先与宏观因素密不可分。这些宏观因素是家庭收入风险,教育价格飚升,教育产业化加大就业难度,专业含金量随时间改变、投资与回报可能不成比例等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几十年捧惯 “铁饭碗”、过惯“均贫富”日子的中国人,突然要面对 “下岗”这一陌生而严峻的形势。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社会贫富悬殊进一步扩大,一小部分人不用担心教育费用的支付,甚至不用发愁一辈子的开销;但是大部分人不仅要用不太宽裕的收入应付日常开支、买房置业、结婚生子、教育子女、退休养老,而且还要提防是否会失去这原本就不太宽裕的收入。然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不善使家庭收入面临风险,“下岗”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人们的生活。
另一方面,教育的直接成本——学费飚升。公立学校向公办民助看齐,民办学校向高档化、贵族化发展,甚至义务教育也变着法儿改头换面地收钱。私立幼儿园3岁孩子一年的费用可以超过大学的在校学生;八十年代一本432页售价仅1.35元的小说,现在的价格是20元,足足涨了14倍。剔除计划体制下的价格被放开和通货膨胀(实际上前几年还是通货紧缩)的因素,人为地哄抬价格还是主要原因。
始于九十年代中的教育产业化改革,宣扬自筹资金、自主办学改善教育条件的原则,赋予了学校自主乱收费的权力。从表面上看,自筹资金、自主办学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实际上国家必须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也一并卸下,结果是包括提供义务教育在内的学校都变成了没钱莫进来的“学店”。教育产业化使学校进行企业化经营,批量颁发学士、硕士学位。多一个学生,就多一份“人头费”,也就多一份效益。不以成绩而以收费为升学的依据,教育产业化生产了大量学士、硕士直接冲击就业市场,导致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工资待遇一降再降。学生入学之前掏钱之时,学校描绘的500强大公司的职位和多少位数的月薪,早已成为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变得遥不可及。
此外,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今日所学并非一定能为明日所用,十年寒窗换来的专业知识,伴随着科技进步,含金量与时俱降。教育投资费用节节攀升,专业的生命周期却昙花一现,教育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周期延长,投资回报不成比例。凡此种种,说明目前宏观因素对教育理财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影响。
教育理财不仅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而其还与微观因素联系密切。就学时间、教育费用没有弹性,对孩子的资质需要花费多少无法预测,孩子的成绩学习水平决定父母开支,通货膨胀、教育投入的未来预期不确定等等……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接受教育,入学时间不能随意推迟,不能像买房,如果一时财力不够可以延后几年。我国《教育法》规定儿童从7岁开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一般18岁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目前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就业的最低门槛,也是父母必须提供给孩子的基本教育。因此,教育理财没有时间弹性。
教育费用由学校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富裕与否而有所差异。教育产业化改革后,孩子读大学的最大障碍已不是高考的分数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财力。虽然学校也可能提供奖学金,但有限的名额使要求获得资助的学生根本指望不上。国家助学贷款可以救急,但仍要负担利息。总之,由于教育费用没有弹性,教育理财一定要尽早打算。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的教育理念注重的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诲,主要从施教者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受教者的因素。然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虽然人人生而平等,但个人天资禀赋的差异却客观存在。并非望子成龙,孩子就一定能够成龙。孩子降生以后,父母很难马上预测出,根据这个孩子的天赋,需要多少教育开支?比如不太上进的孩子,在上学期间花费的家教、补习费用就要相对高些;升学考试,一旦成绩不佳但又想进入好的学校深造,父母便需要向学校提供大笔赞助费;有些孩子在某方面有天分,父母为了不埋没人才,可能要花更多的金钱来培养孩子。因为不管子女的资质好坏,事先都无法正确预测花费大小,所以教育理财应该从宽规划孩子的教育经费。
教育费用从筹集到使用,最长可以有20年的时间跨度,因此还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虽然最近几年我国面临的是通货紧缩,但2005年CPI指数开始回升,最高时达4%以上,说明中国经济有走出通货紧缩重新步入通货膨胀的可能。反观改革开放二十七年中,通货紧缩只有一次,时间跨度才几年,其余年份均为通货膨胀期,最高的年份通货膨胀超过10%。对通货膨胀的考虑越充分,孩子的教育资金就越有保障;当然,过高的预测也不合适,因为那会增加父母的负担,使整个教育理财变得不切实际。
三 教育理财与理财规划(2)
最后,教育投入的未来预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笔者八十年代读大学时,认为一张大学文凭足够享用一辈子了,从未考虑过再接受本科以上的教育。但如今,学士不算学位,硕士满地都是,海归的留洋硕士亦不稀奇。展望未来,明日的博士会不会与如今的硕士一样多,会不会就业非博士不聘呢?教育投入未来何时是尽头实在无法预期。
总结教育理财的特殊性,大致可以概括出:就学时间没有弹性、教育费用没有弹性、教育价格飚升,相对孩子的资质需要花费多少无法预测、孩子的成绩学习水平决定父母开支、教育投入的未来预期不确定。家庭收入稳定性有风险,可能影响教育费用筹集。另外教育费用筹集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不得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适当扩大筹集金额。
由于教育理财具有特殊的难度,因此更加有必要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加以解决。在此不妨通过2003年我们为一个家庭所做的理财规划案例,来说明教育理财的过程。
2003年张女士找到我,希望我们能为她做一个理财规划,使其家庭的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解决孩子的教育费用。我们让张女士填写了一些表格,收集到其家庭财务信息,汇总如下:一、基本情况:姓名张女士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9.2国籍/身份证中国/上海目前生活城市上海学历大专身体情况健康疾病内容(如果有)无服务单位某咨询公司职务总经理工作稳定性稳定提升机会无家庭成员(所有本人承担经济责任的成员)关系年龄所属单位职务重大疾病内容夫42某咨询公司董事长无儿15中学生无理财知识水平有限理财心态浮躁理财心理承受力较强基本情况概要:张女士年届40,学历较低。夫妻俩人合开一家咨询公司,丈夫做董事长,张女士自任总经理。由于夫妻都下海经商,从性格上看张女士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但理财知识有限,理财心态浮躁,有期望短期致富的想法。
二、财务状况:现金流量表(上年度)收入(人民币 元)支出(人民币 元)本人工资收入120,000基本生活开销84,000其它家人收入40,000医疗费用8,000奖金收入160,000教育费用10,000利息收入保险支出25,000投资收入租金支出租金收入偿还贷款其他收入其他20,000(用于旅游)收入合计(约)320,000支出合计147,000节余173,000上年度现金流量表概要:张女士一家年收入32万,年开支合计147,000元,年节余173,000元。三口之家基本生活开支折合每月7000元,保险一年交保费25,000元,旅游开支一年有2万元。
资产负债表(当前)资产(人民币 元)负债(人民币 元)现金及活存35,000公积金贷款一次性支付清房款,故无贷款定期存款及债券商业贷款一次性支付清房款,故无贷款股票投资A股50,000(原投入10万) 个人借款B股公司负债房地产(自用)60万(买进时50万)信用卡借款房地产(投资)46万(市价刚买,父母住)其他公司资产外汇投资其他(汽车投资)30万(买进时46万)资产合计1,445,000负债合计0资产净值1,445,000当前资产负债表概要:家庭资产合计有1,445,000元,没有负债。资产内容包括两套房产、5万元股票和一辆汽车。
家庭保障安排情况额度人寿险医疗、意外险其他社会保障本人有(太平洋)有(平安750元)有配偶有(平安)有(平安850元)汽车保险5000元友邦汽车保险2000元有儿子有无家庭保障安排情况:夫妻俩人有社会保障,购买了商业人寿险、医疗险、意外险;孩子有商业人寿险,但没有社会保障。
三、张女士提出的理财目标:1、孩子一年后将去美国留学读高中,所以必须筹集一定的学费2、夫妇45岁以后计划每年出国旅游一次3、股票亏损的5万资金能尽快赚回来,并可以根据情况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炒作”四、张女士投资理财心态调查信息收集的最后,我们为张女士做了理财心理测试,张女士得30分,属于积极型投资者,但已经偏向理智。
第二部分是对张女士的财务状况进行的分析诊断一、宏观经济分析2003年,我国经济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统计显示,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从趋势上看全年预计增长8%.
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业方面不会出现失业增加的现象;物价将保持稳定,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尽管目前有部分农副产品缘于粮食歉(欠?)收、国家粮食库存降低、中间商囤积居奇等原因,出现价格的低位反弹,但不会出现生活必需品的普遍上涨。
三 教育理财与理财规划(3)
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将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 市场普遍预期银行利率将上升,造成国债现券下跌,第八期记账式国债减量发行和第九期记账式国债开始停发,进而提高利率发行。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有从控制货币供应量转向上调利率的迹象。与此相对,由于资金紧张,回购市场机会则较多。
A股市场在经历了二年半大跌之后,依然处于下降通道之中。期间虽有2003年初的反弹,但由于是制度性问题导致的下跌,制度不改变,市场不会走好。不久前《上海证券报》发起了“股市为什么没有吸引力”的大讨论,值得注意的不是讨论本身,而是《上海证券报》作为证监会的话筒能开展这次讨论,至少说明证监会领导层对下跌已引起重视,并力图有所改变,但是由于没有实质性政策出台,再加上无休止地扩容发新股(更有超级大盘长江电力的发行和上市),A股只有弱势反弹,无法产生一波上升的行情。
中央银行宣布新的房地产贷款政策,收紧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房价有受此影响下跌的可能。
二、财务比率分析项目数值评价1偿付比率1 综合偿还债务的能力太强,偿付比例很高,自己的信用额度没能充分利用2负债总资产比率0 个人债务无,负债情况太好3负债收入比率0 财务状况太好4流动性比率2.85 平时手中持有的现金量正好5储蓄比率0.54 控制开支和增加净资产的能力较强,但生活开支略显过高6投资与净资产比率0.35 过低,不能满足家庭财产通过投资获得增长的需要三、现金流量分析张女士和丈夫的收入来自办公司的业务赢利,多少视生意的好坏而定,来源有一定的风险。不过,张女士的工资和奖金有28万之多,而先生作为同一公司的董事长,收入只有4万元一年,似乎有悖常理。
三口之家每月开支大约占月收入的36%……消费支出比例属正常。每月日常开销、教育费用和旅游开支,分别占每月支出的57%、7%、14%,共计9,500元。但是三口之家的日常开销每月有7,000元之多,绝对金额似乎高了一点,可酌情控制在5,000元以下。孩子的教育费用每年有1万元,教育费用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现金等流动资产有35,000元正好,可以应付日常需要,建议保持这个金额。
四、资产状况分析(1)
1、资产配置分析
如图所示:张女士总资产为1,445,000元,无负债,表明其资产清偿能力非常强。虽然张女士夫妇是自由职业者,在收入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不负债就没有后顾之忧。但是,购买两幢房子和一辆汽车都是全额付清,造成净资产过高似乎没有必要,建议今后再购买大宗物品时可适当贷款,利用贷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在家庭资产中房产共计为106万元,占73%;汽车30万元,占21%;金融类资产为5万元,占3.6%;现金类资产为35,000元,占2.4%;房产类资产所占比重太高,而金融类资产比例过低。在家庭资产中没有专门为孩子设立的教育基金,用来应对孩子将来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教育的费用,不能不说是资产配置中的缺憾。
2、家庭资产投资组合分析
张女士在心理测试中,被判定为积极型已经偏向理智的投资者。作为积极型投资者,张女士的房产投资按现时资产不应超过45万元。自住房子现价60万元,由于属家庭自用,超过一点也无可厚非;但又购买一幢46万的房子,哪怕是给父母住,无论从投资还是从消费角度来看,都是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过高的房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一旦房产价格下跌,总资产就会大幅缩水。
张女士的汽车价值30万元,占总资产的21%,买进时46万,所占比例还要高。根据上海的交通情况和安全程度以及公司属于咨询类的性质,再加上养车的成本因素,看不出有买车的理由。另外,按张女士的现时资产总额,即便要买车,也不应该超过15万元。必须指出的是:买车是消费不算投资,且汽车会不断贬值。依张女士的情况,只有汽车供公司使用,公司给张女士报偿,才算得上投资,但从“现金流量表上”并没有租车给公司的收益,故46万买汽车是过度的提前消费。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张女士可以把车租借给公司,公司每月付租金给张女士。从公司的角度,租金是支出,可以作为成本入账,冲抵公司所得税;从个人角度来说,张女士的汽车由消费转变为投资,又因为公司和张女士夫妇本是一家,租借给公司也不影响个人的使用。
张女士固定收益类投资(定期存款、国债、公司债、回购)为0,而一般积极型投资者应达到20%以上,即29万左右。结合宏观经济趋势,第四季度张女士可以考虑买一些公司债和操作回购品种,还可以购买银行的教育理财型产品和进行教育储蓄。教育储蓄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免征20%的利息税,并且零存整取按照整存整取计息。由于“每一账户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要多次分批存入,分为1年期、3年期和6年期。按照规定,3年期存款每月仅能存进555元,6年期存款每月仅能存进277元。 同时,对储蓄人的身份有硬性要求,如必须是家中有人处于非义务制教育阶段。投资教育理财产品则没有身份限制,也没有投资上限,但每一期理财产品有发售总量的限制。教育理财产品与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别不大,不过在期限上可能偏向于中长期。另外,教育理财产品一般都是在开学前到期,与教育周期匹配。
张女士的股票(A股)买入时投入10万元,现值约5万元,占总资产的3.6%非常低,正常投资于股票的金额应为45万。由于国内A股市场持续二年半下跌,近期可以把投资的重点放在香港H股上最佳。
解决投资比例失衡的唯一方法:基于张女士夫妇每年的收入尚可,在今后的二、三年中,必须加大投资于金融类资产(债券、公司债、回购、教育理财产品、教育储蓄和香港市场的H股)的比例,严格控制房地产的投入。
除投资组合的比例问题外,张女士的投资组合中还存在投资品种单一的问题。张女士的投资中仅有A股和房产两项。投资品种少,风险不易分散,重资投入某个品种,一旦该市场走软,张女士的资产就会蒙受损失。过去的A股是一个例子,若房产再跌,张女士可能在房产上再次遭受损失。如果张女士能够在投资资产中加入固定收益部分,将能有效地分散风险。
3. 投资收益分析
从张女士目前的投资组合情况来看,未来投资收益的评估可能是:
1、股票投资已经亏损了50%,损失很大。鉴于股市大盘所处位置以及近期仍在阴跌,张女士现有股票在短期内仍有亏损风险。
2、到目前为止,张女士在房产上的收益为20%,情况较好。但目前房地产开始出现宏观政策的调控压力,相应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如果不能及时获利的话,房产投资收益较难保证。
3、除非将车租给公司作为投资,否则汽车将继续大幅度贬值。
4、家庭保障分析
张女士的家庭情况处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主要的保险需求体现在子女教育责任、自己的健康和养老问题等几个方面。
1、子女教育抚养责任:因为孩子将出国留学,近三年内学费和生活费至少需要人民币30万元,而费用的来源只能是父母的收入,因此张女士夫妇都应该购买保障型定期险种,各自保额均不低于20万元。
由于孩子没有社会医疗保障,同时孩子未成年自我控制能力差,为孩子保险应关注的重点是健康、医疗费用和意外。商业性的健康险保险责任非常全面,未成年人投保保费便宜,有的保险责任直至终身。选择主险之外,还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医疗附加险,用于应对医疗费支出。商业性的意外险,无论作为主险还是附加险都是少儿保险中的必买产品。意外险保费相当便宜,一般一年一缴只有几百元,但保障金额却有好几万。
四、资产状况分析(2)
2、健康、医疗问题:因为夫妻双方都已经有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同时也曾投保商业医疗保险(从交费情况猜测应该是费用型或津贴型健康险),所以普通医疗问题应该对其生活质量不会构成冲击;应该注意的是重大疾病的问题,建议夫妻二人各购买保额为15万元的重大疾病类保险。
3、养老问题:张女士夫妇现在收入颇高,日常开支较大,所以对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也会有较高要求。因此只有在养老问题上早做考虑,才不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建议张女士夫妇各自投保养老型险种,将来月返还额合计为4000元左右(未计算通货膨胀率)。
4、另外,目前张女士已拥有的商业性车辆保险可能存在重复投保问题,因为车辆险保额不可以超过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如果以上问题存在,则张女士目前的保险费支出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必要的。
五、家庭理财目标分析及建议
1、“孩子一年后将去美国留学,所以必须抽出一定资金作为保证金”:孩子15岁去美国应该是去上高中,每年费用估计在1.5万美金左右。一旦实施,至少在未来8年(3年高中、4年大学、1年研究生)的时间里,每年都有一笔巨大的开支,将使张女士夫妇增加金融类投资的希望成为泡影,是在买车后又一笔超前的过度消费。除非张女士夫妇收入翻番,否则会陷入“赚得多、用得更多”的窘境。
另外,中国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的严格和扎实举世闻名,而且费用低廉,与留学海外的教育高消费相比,可谓价廉物美。放弃国内物美价廉的基础教育,反而浪费大量金钱去追逐质量并不怎样的国外基础教育,是按鱼翅的价格买粉丝的赔本买卖,因此强烈建议把孩子出国之事放到读研究生阶段再议。
2、“夫妇45岁以后计划每年出国旅游一次”,完全可以做到。不过每年是否一定要花2万元的旅游费用值得商榷。
3、“股票亏损的5万资金能尽快赚回来”:今次A股的下跌带有全国普遍性,非个人能力能够控制。如果张女士能够增加固定收益类的投资,损失相对就会下降,再加上投资品种的丰富,相信挽回5万的损失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
另外一条途径就是投资市场前景较好的香港H股市场,可能会有不错的收益以弥补A股市场的损失。
四 理财工具概述
在张女士的理财规划实例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理财投资工具,诸如:储蓄、债券、股票和保险等。下面笔者将详细介绍一些与教育理财密切相关的理财工具。
l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是个人居民为其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指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大中专、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而每月定额存款、到期支取本息的储蓄。
教育储蓄对储蓄人的身份有硬性要求,必须是在校小学四年级(含)以上学生,并处于非义务制教育阶段。教育储蓄严格说不是投资产品,而且有储蓄上限,其最大的优惠在于能免除20%的利息税,并且零存整取可按照整存整取计息。
教育储蓄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存期分为1年、3年和6年。1、3年期按开户日同档次整存整取储蓄存款计付利息,6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计付利息。在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按存折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不分段计息。按照“每一账户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的规定,3年期存款每月仅能存进555元,6年期存款每月仅能存进277元。逾期支取的教育储蓄,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并按有关规定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储户须凭本人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到储蓄机构,以储户本人的姓名开立存款账户。开户时储户和金融机构约定每月固定存入金额,分月存入,中途如有漏存,须在次月补齐。到期支取时凭存折和学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证明一次支取本息。
由于教育储蓄最高限额为两万元,而目前高校的正常收费标准,两万元至多只够交两年的学费,这还不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并且三五年之后,这两万元相对于不断看涨的高校收费,也许只是杯水车薪。
l教育理财产品
银行推出的教育理财产品,有一些品种预期年收益率可达到4%以上。投资教育理财产品,购买者没有身份限制,购买也没有上限,可以一次性购买,不像教育储蓄每月有固定存额,需要存款人一次次跑银行。但教育理财产品亦受投资规模和市场的限制,每一期理财产品都不是无限量发售,存在“发行总量的限制”。
教育理财产品主要是通过本、外币市场和货币市场,利用债券、票据以及其他衍生工具进行投资获益,收益率要比固定存款利息高,如一个期限为四年半的教育理财计划,持有满期预计年收益率达4.13%,累计收益率达18.58%。
教育理财产品在期限上可能偏向于中长期,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性。银行对教育理财产品大多有单方面随时终止的权利,提前终止收益率会打折扣,是有风险的。购买银行教育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弄清楚相关的限制性条件和违约责任,搞清楚自己的资金运作对流动性的要求,明确自己的投资倾向。假设你属于积极型、甚至是冒险型的投资者,决不能因为暂时没有更合适的投资途径而勉强为之,如果一旦出现更合适、更高收益的产品时就可能出现两种尴尬局面:要么因为未到期无法赎回,要么因为未到期强行赎回而要付违约罚息。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