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财:49万养大一个孩子

  • A+
所属分类:家庭教育

“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总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倘若将未婚不在读的子女都计入的话,则将上升到49万元。”
此次调查范围仅限于上海市徐汇区,调查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国水平,但是在时下中国,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却已是不争的事实。“49万”或许是一个夸大的数字,但是报告中所提到的很多情况足以昭示出中国父母们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学前:游戏开始
49万养大一个孩子序
还记得我的小公主出世的那天,护士叫我过去:“生了,女孩,3800克,50cm长,顺产,母女平安。”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进入产房,看见正在含着母亲乳头睡觉的孩子,皱巴巴的皮肤,浮肿的眼睛闭着,安静地偎依在母亲怀里。本来我是不大喜欢小孩子的,但是第一眼看到我的女儿时,我就发现已经爱上了她,还是老人说的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不喜欢的。
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女儿已经上了大学,逐渐开始了她的独立生活。有时候和亲戚朋友聊起各自家里的孩子,听到了很多抱怨和牢骚,学费越收越高,家教越请越多,各种课外兴趣培养了无数,零花钱发放的数目与日俱增,可是父母的操心却一点都不见少,考试,升学,毕业,工作……他们明显比孩子自己还要为这些事情操心,很多费用的名目我听都没听说过。听抱怨听得多了,自己不免有时会暗自庆幸,亏得女儿早生了几年,否则烦恼也许要比这些亲戚朋友们更多。
2005年年初,上海社科院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教授的一篇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内容和调查所得的多组数据引起了社会上的轩然大波:
“不同阶段孩子的费用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在39-52%左右……其中四分之一家庭的子女经济成本占夫妻总收入的50%以上,最高的甚至是夫妻总收入的近7倍。”
“在子女各阶段的年抚养成本都在13 000-19 000元,高等教育阶段的人均经济成本更达27000元.”
“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总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倘若将未婚不在读的子女都计入的话,则将上升到49万元。”
“即使不在读的未婚子女,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其中除了租房/购房费外,最高的费用是在家吃饭(年均4 000元),加上服装、手机/上网以及零用钱等,每年人均仍要父母支出14 000多元,可见父母经济负担之重.”
当然,此次调查范围仅限于上海市徐汇区,调查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国水平,但是在时下中国,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却已是不争的事实。“49万”或许是一个夸大的数字,但是报告中所提到的很多情况足以昭示出中国父母们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最近十年中,教育市场和家庭消费观的变化,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的上升,从80年代开始的“小太阳”,到目前的精英子女心态,城镇家庭老中青三代人“421”的标准框架,使得众多家庭都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资在子女的教育培养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经从大学过渡到了高中,初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父母们心甘情愿地掏出大笔真金白银,将孩子送入质量好点的学校里念书,而所谓培养综合素质,也有异化成为考试加分或者保送升学而为的投资项目的趋势。
这样的社会现实使得中国家庭抚养子女成本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数量级别增长,同时挤占了过多的家庭资源。在时下家庭消费中,子女抚养成本,再加上房屋贷款、车辆贷款和消费信贷的出现和盛行,使得家庭的收支比例日益绷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现金断流,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陷于窘境。
本书试图对当代家庭在子女抚养方面的种种表现做出尽可能详尽而全面的呈现,同时邀请国内多位知名理财专家为读者提供专业而全面的理财咨询与指导。
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培养的认识和态度能在不断的修正中寻找到真正理性而积极的取向,因为这关乎于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
编者
一、预言
“欧太太,欧太太,欧太太……”
护士小姐快要喊破了喉咙,妈妈才不慌不忙地从座椅上站起身来。“哦哦”,她拍拍鼓囊囊的肚子,迷迷糊糊地应着,显然还没有从刚才的梦境神游中醒过来。她一定又是梦到自己生了个大胖儿子,打瞌睡时嘴边一直挂着微笑。
医生过来告诉妈妈,肚子里的胎儿一切正常,而且恭喜恭喜,B超显示,真的是个男婴。
男孩!要不是顾及肚子里的宝宝,妈妈简直要兴奋得跳起舞来。
“王太太,医生说,我的宝宝是个男孩!”
“赵太太,我就说嘛,一定是个男孩!你看你看!”
“李太太,我替宝宝认你的孩子做姐姐了!”
候诊的产妇们都说:“恭喜恭喜,欧太太!”
一旁的护士小姐也笑盈盈地望着妈妈,像是在说:“恭喜恭喜,欧太太!
就连肚子里的宝宝也轻轻地踢了一下妈妈的肚皮,像是在说:“恭喜恭喜,欧太太!”
妈妈幸福地环顾四周,她觉得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对她说:“恭喜恭喜,欧太太!”
“恭喜恭喜”,妈妈忍不住自言自语。这时,医院墙上一幅花花绿绿的海报吸引了她的注意,托托厚厚的眼镜,妈妈凑了上去:一个戴学士帽的小男孩站在用金币搭成的金字塔顶端,正得意地朝自己微笑,下面写着几行大字: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把我养大的直接成本将高达49万,爸爸妈妈,你为我做好准备了吗?
什么什么?49万!揉揉眼睛再看,通红加粗的“49万”像是正在挺胸抬头地示威着。
妈妈发了下呆,转身表情平静地走出了诊厅,但其实在心里已经被这个从天而降的数字推了个趔趄,刚刚的狂喜一时间被从心底抽空了大半。她怏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肚子里的宝宝也像是犯了错误一样没有了动静。“49万”就像个挥之不去的影子,带起了满肚子的怀疑、恐慌和压力,在妈妈的脑袋中不住盘旋。她像是看到了海报上的那座金字塔,而自己正背着无数袋金币,步履蹒跚地朝上面攀爬。怀孕之后她头一次对即将诞生的小生命有了一丝恐惧,可是已经没有时间再给她考虑了,肚子里的宝宝早就卯足力气,正在准备破茧而出。
“这也太夸张了吧。”听完妈妈回到家的唠叨,爸爸丝毫不为所动,甚至还觉得有点荒唐。“49万?我一辈子才能挣多少钱?真要是49万的话,有多少人能养得起孩子?再说要是真要这么多,咱们也没办法,该花的也省不了,顺其自然就好啦!”他哈哈地笑了几声,继续低头看报纸了。
“顺其自然吧”,爸爸总是这样说。
妈妈的心还是不能踏实。
“那么,养活一个孩子究竟要花多少钱呢?”她心里一遍遍地想。
就在这天晚上,妈妈做了一个决定,她要拿帐簿记录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笔支出。她倒是要看看,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究竟要花多少钱,这个“49万养大一个孩子”的预言,是否会真的实现。
于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要持续二十余年的数字游戏就这样开始了。谁也无法知道,答案最终将会怎样。
二、预支爸爸妈妈的钱(1)
叮铃铃,叮铃铃,爸爸的自行车铃清脆地叫着,他骑着这辆将近十年的老搭档到了单位,刚好八点。打水,沏茶,打开桌上当天的报纸,从头版大事一直读到减肥广告,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常规工作日就这样开始了。爸爸大学毕业就来了这家机关单位,一直踏踏实实地本分工作,职称不高,收入也马马虎虎。让他耿耿于怀的是,进单位时刚巧没搭上单位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只好和妈妈拿出了几乎所有积蓄作首付,申请了二十年的贷款才买了他们自己的房子,现在光月供就要耗掉自己半个月的收入。
在中学当老师的妈妈怀孕后,家里不断有客人来访,一到周末,她学生的家长们就会带着孩子隔三差五地登门拜访:“老师啊,听说您就要生宝宝了,我们特意过来看看,还有一点小小的心意,我家小孩让您费心了,以后还要麻烦您多照顾……”
“谢谢谢谢……哪里哪里……应该的应该的……”,妈妈一面嘴里不住说着客套话,一面对于家长们送来的营养品和婴儿用品一概来者不拒。爸爸说:“真好,这可省了不少钱呀。”可是妈妈知道,这点粮草根本不足以应付宝宝的万里征程,“唉,等宝宝出生了,咱们送礼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妈妈撇撇嘴巴,轻叹了一口气。
妈妈当年是名牌大学英语专业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现在这所普通中学做外语老师。其实妈妈当初是有机会进外企工作的,但是学校能解决户口问题,当时妈妈想的是,自己有了本市户口,以后结婚生子孩子的上学问题就都好解决了,所以也就服从了分配。看着以前的同学现在都在大公司里飞黄腾达了,妈妈现在经常后悔自己的选择,也就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了还未出世的孩子身上。
“喂,你可要听好了,要不是为了你,说不定妈妈现在已经做到总经理了。所以你以后一定要努力读书,长大了给妈妈买大房子住,听到没?”妈妈拍着自己浑圆的肚皮,虽是责怪的口气,脸上却挂满了微笑。
肚子里的宝宝仿佛听到了这些话,狠狠地踢了妈妈一下,不知是答应还是拒绝。
“哎哟,你这个淘气的小债主!”妈妈大叫。
小债主?谁说不是呢。这个尚未出世的小家伙,已经开始大笔大笔地预支爸爸妈妈的血汗钱了!
这不,妈妈最近就患上了购物“强迫症”,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跑到婴儿用品商店乱逛,弄些新鲜的玩意儿回家。比如这个瑞典产的婴儿奶瓶,就是妈妈一直引以为豪的购物成果。细细的瓶身,宝宝的小手可以很容易地抓住,而且材质坚硬,不怕摔打,奶嘴还采用了特殊的材料,粉红色,柔软温和,感觉就像妈妈的乳头。好东西自然不会便宜,200多元的价格让妈妈一想起来就忍不住皱眉,但当初掏钱时却一点也没有犹豫。婴儿床、婴儿服和纸尿裤要买最好的自不必说,婴儿洗护用品的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新型的婴儿用具更是层出不穷。一个和奶瓶配套的温奶器要180元,外加奶瓶消毒锅200元,婴儿调食器一套250元……妈妈买这些东西时从不手软,这些大小物件通通加起来,少说也得花去爸爸一个月的工资。
但等到爸爸细心筛选一下才发现,原来有很多婴儿用具其实完全多余,“比如奶瓶的蒸气消毒就完全可以在普通的家用锅里完成”,爸爸的语气明显有点不满意。
“我明白,我当然明白!”妈妈总是会用这话搪塞一脸怨气的爸爸,“可是既然别人家的孩子可以用这些高级的东西,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用,我们又不是买不起!”
藏在妈妈肚子里的小债主高兴得快要笑出声来了,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钻出来,痛痛快快地享受妈妈为他预备的美好生活了。
“嘿,贪心的小家伙,不要着急嘛,先要乖乖地陪妈妈去上培训课!”
孕妇培训课在妇幼保健院的健身房里,每次包括60分钟的孕妇健身课和30分钟的婴儿护理课。妈妈上得津津有味,一会儿搓脚心一会儿盘腿坐,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珠顺着妈妈的面颊流淌下来,同时流失的还有一张张的钞票——两个月的培训课费用是1000元。
肚子里的宝宝一天一天长大,妈妈的饭量也在与日俱增,她已经顾不得什么身材走样了,一日四、五餐的作息安排早就习以为常。鸡蛋、牛奶、瘦肉、蔬菜外带小火咕嘟了一整天的鲜嫩煲汤,还要再来点微量元素和蛋白粉辅以定量钙片及鱼肝油作为营养补充。那不顾一切似的狼狈吃相,连爸爸看了都有些害怕,因为妈妈每顿饭吃掉的不只是白饭青菜,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银子?当然,如果要让你把40元/瓶的乳酸钙、70元/瓶的纤维素、90元/瓶的肝油丸、180元/瓶的益生菌当饭吃,估计很多人的汗都不会流得比爸爸少。
爸爸开始对这个还没生下来的儿子的花钱水准有点切身体会了:还没有出世就已经在大把大把地掏出他们省吃俭用攒下的辛苦钱,而且做父母的花钱时还是那样心甘情愿。
痛并快乐着——妈妈总是引用这句时髦话来形容每次“大出血”后的心情。
爸爸要上班,不能照顾临产的妈妈,离预产期还有一周时,妈妈住进了一家知名大医院的妇产科。由于床位紧张,这是托了关系才挤进来的,1000块打点用的关系费自然少不了。刚住进来,妈妈又封了个2000元的红包叫爸爸给医生护士送去,以后还得拜托他们多多关照。
二、预支爸爸妈妈的钱(2)
人情世故价值千金呀,就算心有不甘,为了孩子,该送的要送,该说的要说——对于这些,妈妈早已从自己学生的家长那里学得炉火纯青。
躺在产床上,百无聊赖的妈妈在空白的帐簿上算了第一笔帐:怀孕期间的营养费(3000元),上孕妇培训课的学费(1000元),购置婴儿用品的费用(3000元),进知名医院妇产科的关系费(1000元)、红包费(2000元),产前检查(1000元),住院费外带生产的费用(2400元)……真是花钱如流水呀,妈妈现在只巴望着两万块钱可以足够封顶。
一周之后,宝宝平平安安地降生了。
三、奶粉风波
妈妈快要临盆的时候,躺在床上翻着字典给儿子想名字,不小心碰掉一枚了桌上的硬币。硬币滚啊,滚啊,从1号床滚过了2号床;滚啊,滚啊,又从产房这头滚到产房那头。最后,硬币又滚回了妈妈的床边,却还是不停地滚啊,滚啊……
妈妈认定这是异象,于是双手合十赶紧向着硬币许愿。
“希望他很聪明,念书很棒,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硬币没什么反应,还是滚啊,滚啊。妈妈想也许是要求太高了,又继续许愿:“念书不好也没关系,很听话很能干就可以了”。
硬币仍然在转,一点停下来的迹象都没有。妈妈心虚起来,急忙在硬币停止滚动之前许了另一个愿:“就算不聪明不能干也没关系,只要能福星高照,一辈子走运,什么事都能逢凶化吉就好了。”
硬币“哗啦”一声倒在了地上。
因为这件事,妈妈决定给宝宝取名叫“贝贝”——贝,就是钱币的意思嘛,但是一枚是不够的,多多益善才好,于是名字就出来啦:欧贝贝。
贝贝的出生的确很顺利,而且哭声特别响亮,护士都说,他以后有当歌唱家的料。
这个健康、可爱的小宝贝的到来,给爸爸和妈妈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希望。
生产后没几天,妈妈就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不住了,“好闷啊,好闷啊”,她成天地大呼小叫要出院,其实是在心疼住院费用。虽说普通产房每天50元的开销并不算太大,但一想到生产之前的花费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妈妈还是决定回到家里休养。
一个平静安宁的二人世界从此变成了热闹的三口之家。贝贝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全家的中心,妈妈还特意在贝贝的床头拴了串铜钱当作护身避邪的灵物,希望自己当初临盆时许的愿可以顺利实现。
“哗啦啦”,一阵风吹过,铜钱发出清脆的响声。贝贝显然被这声音吸引了,仰头盯着这串金灿灿的小物件不放,眼睛里闪着快活的光芒。
贝贝三个月的时候,妈妈必须回到学校上课了。由于夫妻俩的父母都在外地老家,他们只好每月花600元请了个小保姆照看孩子。“哇呜,哇呜……”找不到妈妈的贝贝哭得好不伤心,但更麻烦的却还在后面。
那天,妈妈刚下课就接到了小保姆的电话,说贝贝把喝进肚子里的牛奶全都吐了出来。
这还了得。妈妈顿时就慌了神儿,急急忙忙地调了课往家里赶,冲进家门的时候,贝贝正躺在小床上哇哇地大哭呢。爸爸也回来了,他们赶紧带贝贝去医院,原来小家伙是轻微的消化不良。
“谢天谢地”,妈妈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地拿着处方去药房取药。
“这么贵呀!”妈妈被划价之后的药单吓到了,6粒治拉肚子的药丸竟然要200元,一大把黄连素才多少钱呀!
可是医生说小孩子生病就要吃特制药品,所以,掏钱吧……
回到家里,左思右想,爸爸妈妈将贝贝呕吐的原因归结到了新买的婴儿奶粉上面。
断掉母乳后,贝贝喝的一直都是进口奶粉,最便宜的一桶也要150元,贪吃的贝贝一个月就能干掉3桶。爸爸觉得太贵,就换了每桶六、七十元的国产奶粉。换奶粉后,贝贝喝奶时就一直不大情愿,妈妈本来就为这事有点不高兴,这下竟然还闹成了消化不良。
“该省的省,不该省的就不要省!我们就这一个孩子,钱不给他花还留给谁?”虽说贝贝的消化不良不一定是国产奶粉惹的祸,但护子心切的妈妈第二天还是从超市里买回了原先的进口奶粉。
吃过药后,贝贝变得活泼起来,不但“咯咯”地乐个不停,不得了不得了,这个已经跳出了妈妈肉身的小债主,让爸爸妈妈花钱的魔力可是一点都没有减弱。
儿子喜欢拼图和玩具汽车,妈妈觉得便宜的儿童玩具存在安全隐患,无论如何都要到大商场去买高档货,两套汽车模型就要三百块。
贝贝走路刚稳就想跑,还总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没几天时间新买的衣裤上就磨出了破洞,一百多元一套的衣服,一季就得准备三四套。
更让妈妈发愁的是,自从有了上一次“奶粉事件”的经验,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债主似乎把哭闹当作了屡试不爽的法宝,但凡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要吃肉酱啦、玩具摔坏啦、衣服弄脏啦之类的,贝贝就会扯开嗓门嚎啕大哭,之后还会鬼使神差地咳嗽和发烧。一趟医院下来两三百块的花费很平常,宝宝的健康可是比天都大啊。
床头的铜钱又被风吹得“哗啦”作响。小家伙似乎正在蓄积越来越多的魔力,爸爸妈妈却无法找到破解这魔力的办法。
四、为未来打算
这些天来,妈妈经常会做奇怪的噩梦。在梦里,她总会看到一座用金币搭建成的金字塔远远矗立着——和她在医院海报上看到的那座一模一样。慢慢地走近,妈妈看到金字塔的顶端好像还站着一个戴学士帽的孩子。再走近,她竟然惊奇地发现,那个孩子就是贝贝!
贝贝正挥舞着一串金灿灿的金币,得意地朝妈妈微笑呢。
“快下来,别站那么高”,妈妈的话还没出口,贝贝手中的那串金币却突然散开了。紧接着,地动山摇,金字塔在左右摇晃了一阵之后,“轰”地一声倒塌了。
“贝贝!贝贝!”妈妈惊叫着从床上坐了起来,冒了一身的冷汗。她赶紧下床去看贝贝,小家伙正呼呼地在小床里睡得正香。
妈妈这才平静下来。
然而,这个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堆积的金币,垮掉的金字塔。这样的谜面显然正暗示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谜底。
钱。
对,就是钱。虽然妈妈总是回避去想,但家里经济状况的拮据却无论如何都是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家里的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它呢?
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三口之家的收支情况吧。
做公务员的爸爸月收入3500元,做中学英语老师的妈妈月收入3000元。每月要还房屋贷款1500元,补贴双方父母家用1000元,小保姆工钱600元。扣除这些固定开支,剩下的3400元,光是贝贝一个人就要用去一半。即便家里每月的开销都省了又省,但到了月底,却还总是所剩不多。贝贝出生才不过三年,粗略估计,花在贝贝身上的钱怎么说也有三四万元。孩子的出生固然让这个家庭生活得有滋有味,但同时也带来了无法推卸的经济压力和责任。
钱,钱,还是钱——妈妈仿佛看到有一股涓细的现金流,像被施了法术一样,缓缓地、不间断地从她的眼前流出。
“嘿,你们别跑!”妈妈追上去。
可是这些钱还是流啊,流啊,而且越流越多,越流越快,也越流越远。
妈妈有些跑不动了,她累得瘫坐在地上。
“我怎么才能掌控这些钱,而不是看着它们白白地流走呢”,妈妈想。
身为教师,妈妈知道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的代价不菲。但直到升级为一个母亲之后,她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代价究竟有多大,自己又要如何承担。
她每周都会一笔笔地记录下贝贝的日常开支,泄气地发现那些靠自己和老公省吃俭用、斤斤计较攒下的辛苦钱,完全招架不住这个小鬼一个人的“高消费”,而且贝贝才有3岁大,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她终于开始意识到,现在已经到了该为贝贝的明天积攒资本的时候了。
“莫非这几夜的怪梦是老天特意来点醒我的?”妈妈浑身一个激灵,她决定要立刻行动起来。
第一步:增收很重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妈妈当然明白,就凭着家里每月百八十块的零散节余,即便再高明的理财能手也只有无奈叹息的份儿。所以,第一步是要增加收入。学校的工作稳定而安逸,妈妈可不舍得跳槽换工作,她决定找些活计捞点外快了。
作为有经验的英语老师,妈妈的兼职实在很好找,一份英语家教,每周两次课,每次两个小时,每小时100元。妈妈以前不愿意做是因为觉得麻烦,好好的周末还要去上课,但是考虑到贝贝的奶粉钱,为了这一个月1600元的外快,累点也值得。
第二步:理财更关键
那么,又该如何分配这额外的1600元呢。
存进银行吗?现在已经是负利了。用于投资吗?这点小钱能管什么用。
保险——妈妈想起来前几天刚有保险推销员向自己吹嘘了一大通,说保险如何如何兼具储蓄保障升值投资的多项功能。
在游走各大保险公司并进行认真比较之后,妈妈最终决定为贝贝购买一份“教育基金保险”。贝贝0—11岁,月缴保费300元;12—14岁,月缴保费200元;15—17岁,月缴保费125元。等到贝贝12岁上初中时,就可以开始领取教育基金,每年领取约1000元;贝贝15岁上高中时,每年可领取2000元;等贝贝18岁上了大学,每年就可以领取1万元多元的教育基金了。此外,贝贝还可以得到意外伤害和疾病的两重保障,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步:债务快结束
大概没有人愿意一直被恼人的房屋贷款勒住脖子。
所以,除去现阶段用来缴纳保费的300元,妈妈又从余下的1300元中拿出500元,加入到每月房屋还贷的1500元中,凑足2000元。妈妈希望能尽早还清住房贷款,算来算去这样的话至少可以省去几万元的利息。
第四步:管好剩下的钱
最后剩下的800元,连同每月生活费的结余,妈妈还是一并存到了银行的活期账户里。儿子要上幼儿园了,天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会等着用钱。
然而,仅仅靠这微不足道的1600元,就能填补住这个家庭的经济缺口,让贝贝脚下的金字塔稳稳当当吗?
当然不能,就在不远的地方,已经有更大的麻烦在等待着他们了。
五、神童狂想曲(1)
<第一乐章 家庭教育>
等贝贝长大了一点,妈妈就开始在每晚临睡前,给贝贝讲一个关于“神童”的故事。“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或许贝贝也能成为一个神童呢!”妈妈总是这样想。
但是贝贝显然不这么认为。
“从前,有个孩子叫曹冲,他很会称象……”
“妈妈,我要听蜡笔小新!”
“不行!从前,有个孩子叫文彦博,他可以灌水取球……”
“妈妈,我要看火影忍者!”
“不行!从前,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妈妈,我要听哈里·波特!”贝贝已经开始带哭腔了。
“我说不行就不行!” 妈妈的立场坚定得不容动摇。
有关古今中外优秀少年的故事书,妈妈隔三差五就会买回来一本。带图画的是给贝贝自己看的,彩色印刷,装祯精美,薄薄一册就得15块钱;字书要留待睡前给贝贝朗读,厚厚一大本,20元是最普通的价格。
此外,妈妈更是对幼儿教育产生了兴趣。她深信,如果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自己就必须先成为一个懂得教育之道的家长。平时除了教材课本很少看其它书的妈妈突然之间成为了书店的常客,生活常识,幼教理论,真实案例……诸如此类的书作,但凡可以在书店里找到的,妈妈一概二话不说地搬回家。很快,家里的书桌上就已经垒了厚厚一摞了,爸爸大致算了一下,光书钱就花了300多块,“第一次见你这么好学”,爸爸知道妈妈这是为孩子好,可还是觉得有点过分:“要是真管用,怎么没听说哪个天才的父母是编育儿教材的呀。”
“反正把它们当作新妈妈的入门学费也不算贵”,妈妈反正是看书看得心安理得,她现在想的可是另外一码事。
“我的贝贝以后要做什么呢?做官吗,太俗气了;做商人吗,太功利了;当作家吗,又太清贫了……对,贝贝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学英语,13岁上北大,15岁进哈佛,做个大科学家,又有钱又出名。那时候大街上人手一册《哈佛男孩欧贝贝》,才不会有那个叫刘亦婷的丫头什么事!”
哈哈,好大的口气!
听到了吗,这就是欧妈妈的理想。
正啃着棉花糖“咯咯”笑个不停的小贝贝,对于妈妈的宏伟理想还一无所知。否则,他会不会吓得一头钻进被窝里,再也不出来了呢?
<第二乐章 蒙氏招牌>
时间过得可真快。
转眼间,贝贝就该上幼儿园了。爸爸和妈妈的意见又一次产生了巨大分歧。
爸爸想把贝贝送到家附近那所公立幼儿园去,离家不远,接送很方便,托管费也便宜,每月只要500元。而妈妈却坚持认为,那所幼儿园的水平太普通,应该把贝贝送到一家更好的幼儿园去。
“贝贝以后一定是要出国的,学好英语非常重要。”妈妈想把贝贝送到一家中英合办的双语幼儿园,那里的外教每天都会和孩子们念叨原汁原味的英文。
“或者,搞音乐也不错”,妈妈想起了贝贝出生时的大嗓门,把音乐艺术幼儿园也列入了备选范围。
“要么,我听说还有一种超常儿童幼儿园”,妈妈兴致越来越高昂,“我们可不能埋没了孩子的天赋……”
又来了,又来了……爸爸每次听到妈妈提起诸如“天赋”、“天才”这类字眼儿,都会忍不住皱起眉头,他可从没奢望过自己的儿子生下来就是小超人,“让孩子踏踏实实地过太平日子就不好吗?”但他已经懒得把这样的想法再和妈妈说了,这只会引来又一场争吵。
但是,即使爸爸不说,现实也还是现实。妈妈有很多幻想,可是“钱”这个躲也躲不掉的咒语再一次轰然发作,将所有幻想打得落花流水。双语幼儿园的学杂费每年2.5万元;音乐艺术幼儿园也不示弱,除了一次性收取2万元教育基金(退园时返还)外,艺术教育费每年1.2万元,月托费880元……至于那个超常儿童幼儿园究竟又会有怎样“超常”的收费,妈妈甚至连问都不敢问了。
当初妈妈还挺着大肚子时,就开始有关于幼儿教育的广告塞进了家里的信箱,如今爸爸每天下班都能从信箱里拿回好几张来。特色幼儿园,私立学校,高级保姆,幼儿家教……在父母怀里是个宝的孩子在商家眼里就是一块大肥肉,他们把围绕着孩子的各色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究竟选哪一家呢?”妈妈已经看花了眼,“这个不行,没名气;那个不好,环境太差……”孩子的第一步一定要迈得好,妈妈仿佛吃鱼在挑鱼刺,或者干脆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挑啊挑,选啊选,她最终为贝贝选择了一家属于体改试点的公立幼儿园,这家幼儿园新推出了一种叫做“蒙氏教育(蒙太梭利)”的教育模式,据说老师全部接受过专业培训,一套完整的教具就有1000多件。这家试点园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入园时不收取任何教育助学费,这让爸爸妈妈的经济压力一时减轻了不少。蒙氏试验班的学费是每月1200元——因为辞去小保姆能省下600元,不会给家庭开支造成多大负担。除了每天要跑很远的路接送贝贝,妈妈对自己的这个选择颇感满意。
其实妈妈也不知道蒙太梭利是何许人也,她只是认定了一个“死理”:既然是体改试点,收费高,报纸上也做过报道,还有专家推荐,那蒙氏班就肯定差不了!教育水平一定高!
五、神童狂想曲(2)
就这样,“蒙太梭利”的洋招牌成了一剂新鲜的诱饵,让贝贝的教育成本又向上迈进了一个台阶。
<第三乐章 潜能激发>“一颗从树上掉落的苹果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说不定也有一件偶然的事情,可以激发出贝贝身体里的某种潜能呢?”为了寻找到这样的偶然,妈妈决定带贝贝做一轮寻找灵感的旅行。
第一站:公园草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每次从公园回来,妈妈都会让贝贝把看到的景色画成图画,以此来开发他的绘画才能,可贝贝的作品却经常是棉花糖、奶油雪糕、羊肉串这些公园小卖部里的好吃零食。每次逛公园,贝贝一走到小卖部门口就喊累,然后就拖着妈妈钻进去吃喝一通。几个月下来,贝贝的画画水平没什么长进,馋嘴的本事倒是被激发出来了。
第二站:游乐场自从坐过一次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贝贝就对街角儿童乐园的小转椅彻底失去了兴趣。空中飞椅可以荡得更高,激流勇进也要比硬梆梆的滑梯来得带劲,贝贝在满是电动玩具的游乐场里永远玩不够。而妈妈提出的条件是,每次回到家都要把玩过的东西按顺序讲出来,这是在锻炼贝贝的记忆力和逻辑性。果然,贝贝的记性开始变得格外好,每个月都会准时提醒妈妈该带他去游乐场了。至于游乐场的门票,即使一半的项目对学龄前儿童有限制,但半价的儿童通票也要50元,真是狮子大开口。
第三站:剧场离迪斯尼冰上芭蕾舞团来华演出还有一个月时,妈妈就早早在网上订了票,120元一张。妈妈一直相信“耳濡目染”这四个字,即便贝贝并不懂得什么是芭蕾,精彩的表演和优美的音乐也一定能对贝贝的舞蹈天赋和音乐才能(如果存在的话)起到激发作用。只可惜迪斯尼几年才来一次中国,贝贝大多数时间就只能看儿童话剧锻炼想象力了。这一招也确实管用,比如上一次看过《马兰花》后,贝贝就总是说爸爸像话剧里的老猫。这儿童话剧的又一点好处,就是票价还算合理,学龄前儿童30块的价格,让贝贝几乎每个月都可以进剧场过一次瘾。
第四站:博物馆对于自然博物馆里的动植物标本和天文馆里的行星恒星,贝贝始终提不起兴趣,他倒是对科技馆里的静电发生器格外好奇。只要把手放上去,头发就会通通竖起来,贝贝做着鬼脸高兴地笑个不停。妈妈认为这是贝贝今后成为物理学家的苗头,一有空就带他去科技馆转悠。科技馆门票不算贵,学龄前儿童只要10元钱,可贝贝每次去都一定要买一个飞机模型回来。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久而久之,家里大大小小各式的飞机模型已经有六、七架了,以每架平均80元计算,500多元的花费也算是个不小的数目了。
妈妈的账本(1)
〖怀孕中〗产前诊断检查(13—15次):1000元营养品(9个月):3000元防辐射服:400元购置婴儿用品:3000元孕妇培训课(2个月):1000元胎教音乐CD:100元住院关系费:1000元医生红包费:2000元开销总计:11500元〖生产阶段〗住院费:普通产房50元/天×8天=400元生产费(顺产):2000元胎毛笔:300元开销总计:2700元〖产后至上幼儿园〗保姆费:500元/月×2个月+600元/月×34个月=21400元一次性尿布:300元/月×6个月=1800元奶粉:600元/月×12个月=7200元营养品(钙粉、鱼肝油、微量元素):200元/月×12个月=2400元辅食(米粉、肉松、果酱):150元/月×12个月=1800元图书、玩具、动画片DVD:1000元/年×3年=3000元服装:1000元/年×3年=3000元体检、疫苗、看病:1500元/年×3年=4500元开销总计:45100元〖幼儿园〗学费:1200元/月×36个月=43200元伙食费:200元/月×36个月=7200元儿童教育图书(妈妈):300元图书、玩具、动画片DVD:1500元/年×3年=4500元服装:1500元/年×3年=4500元看病:1000元/年×3年=3000元娱乐:1000元/年×3年=3000元开销总计:65700元● 学龄前阶段开销共计:125000元理财规划分析(学前部分):1.朱先生今年32岁,从事IT行业,月薪税后6000元。妻子28岁,合资企业职员,月薪税后4000元。两人结婚3年,家庭资产:自住商品房一套,房贷月供3000元;旧房出租,月收入1500元;2年定期储蓄8万元,还有一年即将到期;外币理财产品8000美元。朱先生和太太均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朱先生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考虑到将来母亲一人生活诸多不便,因此婚后朱先生就将母亲接入新房同住。朱太太一年前生下儿子,产假过后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儿子则由奶奶带。一岁宝宝目前的主要开销包括购买进口婴儿奶粉,纸尿布,衣服鞋子,智力开发玩具等,每月花费在1000元左右。此外朱太太还请了个保姆帮婆婆一起做家务看孩子,保姆工资为每月500元。
考虑到婆媳长期同住难免会有摩擦,再加上孩子长大以后需要单独的房间,朱先生打算5年内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再为老母亲添置一套小户型商品房,预算在40万元左右。而宝宝几年后就要进幼儿园,照现在的规矩,事先都要准备一笔入园费用,且每月在儿子身上的开销估计要翻个倍。除了老人和孩子之外,朱先生近期的家庭计划还包括给自己添一辆车。
家庭年收入14万元家庭存款8万元不动产自住房产一套,出租房产一套其他资产外币理财产品8000美元负债房贷月供3000元家庭年总支出7万元子女教育年支出1.5万元财务状况分析:职业前景:两人均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稳健的职业前景;家庭月收入:11500元(6000+4000+1500);固定月支出:约6000元(3000+1000+500+1500);金融资产:8万元定期存款,8000美元外汇理财产品;家庭负债:3000元/月按揭;福利保障:夫妻两人均有社保,没有商业保险;家庭责任:赡养母亲,养育一岁孩子,雇佣保姆;家庭目标:添置一台家用车,宝宝的入园费,五年内为母亲买一套住房;理财建议:朱先生的家庭状况良好,工作满意,收入稳定,支出合理,家庭结构协调,持续发展性良好。
1,建议朱先生和太太适当增加一些商业保险保障。保险作为家庭财产安全的防火墙,拥有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有了社会保障,但保障面和额度还是有些不足,费用报效的时效性也不足,因此建议朱先生和太太购置一些长期型的人寿险、重疾险和意外险。对于宝宝也建议买一份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因为作为一个懵懂的婴孩外界潜在的伤害还是很多的。全家保障支出额度宜在五千到一万左右。
2,现金管理方面,建议朱先生留出一到两万的现金储备,可以分为活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毕竟因为上有老下有小,随机的潜在支出可能会较大。每月收入在支付必要的开支后,办理一个每月1000元的开放式基金定期定额投资计划,通过这种分批投资策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和摊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较小的压力下长期为宝宝准备充足的教育金。
3,投资增值方面,看得出朱先生夫妇受过良好的教育,把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经营得很好,只是在家庭资产增值方面还没有做到更细致的筹划,收益率稍微偏低,不足以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很容易造成自有资产的负增长。建议朱先生在工作之余增加一些金融投资与理财方面的知识,逐步做到自身创富增值的同时,自己的家庭资产也能够有效地自我增值。这方面也不妨借力本地有经验的理财专家。比较易于入手的比如开放式基金,可以通过银行或网上交易系统投资,最好做一个两到三只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组合,同时适当进行一些动态管理以增进收益回避风险。投资的要点首先是选好市场表现优异的基金,其次是判断好合适的买点与卖点。优选基金可以带给你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好的买点可以决定你一次投资的成与败,好的卖点能决定你有多少可以落袋为安。第一年的目标收益率定在10%即可,以后随着经验的丰富可以逐年提高。
妈妈的账本(2)
4,外汇理财方面,有两个思路,可以考虑转换为人民币进行投资,因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在持续升值,而且投资渠道和便利性也是更多更好;也可以继续投资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选择产品时在投资期限和收益方面多比较一下,另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产品的不同也值得研究。
5,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随着孩子的成长,需要的空间逐步提高,考虑增置一套房给奶奶住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宝宝还很小,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相信三代同堂更有利于增进孩子健康成长和良好家庭观念的养成。建议朱先生考虑在宝宝入园前后购置新房给母亲,这样老人即可照顾你们的生活和孩子,也可以逐步有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圈子。如果老人有意,寻觅一位老来伴,共谱夕阳红岂不更好。
6,购车计划,中国现在处于一个由生存需要向时尚享受转换这样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升家庭生活的品味是一个很诱惑人的举动。以朱先生目前的状况为基础,建议考虑10万以内的经济型车,可以考虑部分按揭,如此在以后的每月支出方面将增加近2000元。
2.杨女士怀孕的时候,正面临研究生毕业,而丈夫正准备读博士。因为杨女士坚持要将孩子生下来,接下去的生活就变得很艰难。由于急于找工作获得收入,杨女士毕业后没有多加选择,就进了一家研究所做助理,每月收入仅2000元,加上丈夫微薄的博士津贴,全家的年收入还不到5万元。工作之余,杨女士和丈夫通过朋友介绍接了一些翻译资料的活儿,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之下,每年大致能增加1.5万元的收入。
孩子出生后,杨女士和丈夫就购买了一套一室一厅二手房。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夫妻俩只贷了二十万元,其他全部做了首付。而在首付款中,除了5万元自有资金外,其余都是在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因此现在除房贷月供1000元外,还有30万元的负债。
杨女士的儿子今年刚满2岁,每月的开销都控制在600元左右。杨女士为节省开支坚持自己带孩子,并尽量用传统尿布代替进口尿不湿。杨女士考虑到目前家庭经济状况紧张,尚没有给孩子购买保险,家中也没有其他方面的投资,只有小额备用存款约1万元。
家庭年收入6万元家庭存款1万元不动产自住房产一套负债房贷每月1000元,负债30万元家庭年总支出3.2万元资助子女支出8000元财务状况分析:职业前景:两人均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但目前创收能力一般,未来应该可以期待;家庭年收入:6万;固定年支出:3.2万元;家庭储蓄:1万元活期;家庭负债:20万元房贷,1000元/月,30万元的借款;家庭责任:供老公读完博士,抚养孩子成长;家庭目标:增加收入,还清债务;理财建议:杨女士的家庭现在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经济状况严峻,增收节支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理财策略。
1、杨女士的家庭债务压力较大,资产负债比率较高,夫妇两人责任很大,但还没有为个人和家庭建立起风险防范措施,如此虽然节省一些开支,但使得家庭抗风险能力很低,因此建议杨女士和先生购买一份商业保险,现阶段宜以低价的定期寿险和意外险为主,为孩子也购买一份单纯的意外伤害及医疗保险。
2、现金管理方面也应该有所调整,1万元的存款可以放于近乎活期的货币市场基金,如此可以获得三倍于活期的收益,而且并不会较大地降低资金使用的即时性。还可以考虑办理一张普通信用卡,通过较好地利用免息期,从而有效地提高现金流便利,同时还可以享受到特定商户的优惠,但谨记不要过于依赖信用卡,以免陷入高息的债务当中。
3、在提高家庭收入方面,建议杨女士夫妇两人同心协力,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创收。杨女士研究生毕业,又有了两年多的工作经验,老公也临近博士毕业,如果有提升的机会,不妨尝试换一个环境,来一个全新的开始和一个期待的突破,或许转机就在不远。
4、在孩子的教育投资方面,杨女士夫妇任重道远,也建议不要过于节俭,因为现在正是宝宝对外界增加认知体验,建立初步世界观的阶段,适当的投入及合适的启智会让宝宝受益终身的。
Tips:如何投资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是投资于货币市场各种类型金融票据(一年以内,最长397天,平均期限120天),主要投资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债、银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公司债券等短期品种,它的最大特点是持有到期,只要有固定票面利率,就不会受转手交易带来的风险,因而风险性极低。货币市场基金预期收益率在(1.8-2.0)%左右,适合作为短期现金管理和低收益预期资金的投资品种。
比较其他投资工具,货币市场基金有如下特点:1,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单位资产净值是固定不变的,基金单位净值通常是1元,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以增加基金份额来不断累积;2,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好、安全性高;3,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成本低,通常不收取认购(申购)费、赎回费用,并且其管理费用也较低,货币市场基金的年管理费用大约为基金资产净值的0.25%~1%,比传统的基金年管理费率低很多。
妈妈的账本(3)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同质化较高,因此在选择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只要长期和近期净值收益都表现良好就值得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是广大初步学习投资的投资者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和中转站。
3.沈先生在大型跨国企业任部门经理,每月1.2万元的收入相当可观,但工作异常繁忙,且经常需要出差。妻子也是同类企业的职员,月收入8000元,平时也很忙碌。沈先生当年的婚房是现成的,婚后又和妻子一起在市区周边贷款购买了一套200平米的复式商品房作为投资,当时售价为70万,首付25万,月供5000元。此外,目前沈先生家尚有定期存款10万元,货币基金20万元,自备车一辆,每月支出2000元。
沈先生有一个四岁的女儿,由于他和太太工作压力大,上班时间长,无法全心照顾女儿,因此只得选择了市区的一家名牌全托幼儿园,每月托费为2000元。女儿回家的日子里,沈先生和妻子无论如何都要抽出时间陪她逛公园,买玩具,添新衣,吃快餐,不计花费,共享三口之家难得的快乐时光。粗略估计,沈先生花在养育女儿身上的钱每年要达到3万元左右。
沈先生几年前投资的复式房产如今已增值到120万左右,房贷3年内也可以还清。但妻子正考虑等女儿上小学后就换一份轻松些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学业,因此估计家庭收入在近几年内也会适当有所减少。
家庭年收入24万元家庭存款10万元不动产自住房产一套,投资房产一套其他资产货币基金20万元,自备车一辆负债房贷月供5000元家庭年总支出18万元子女教育年支出3万元财务状况分析:职业前景:两人均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家庭年收入:24万元;(应该还有复式房租金约4-5万/年)固定年支出:18万元,(6万+3万+9万);金融资产:10万元定期存款,20万货币市场基金;固定资产:自住房一套,复式房一套(投资),私家车一台;家庭负债:5000元/月按揭;福利保障:夫妻两人均有社保;理财建议:沈先生家庭财务稳健,资产增值合理,负担不大,属于典型的社会中坚――中产阶级。
1、建议沈先生增加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应该已经为两人购买了社会保险,但有明显的地域和条件限制,商业保险可以很好地在范围和时效性上予以补充,沈先生工作忙、压力大、常出差,建议尽早拥有一份全面的人身保障,可以寿险投连(可以用很低的保单价值拥有高额的寿险保障)为主,附加意外、重疾、健康等保障,而且在几年后中国的遗产税将会开始征缴,在未来的百年之时能很好地避免资产变现抵税。
2、现金管理方面,沈先生夫妻都在大型跨国企业任职,收入不菲,但收支比例稍微偏高,建议沈太太做一个现金流管理工作,就是每月收支都予以记帐,三个月后进行一个归类总结,分析一下哪些是合理且必要的开支,哪些是计划外支出,哪些是冲动型支出,然后在以后的日常消费中予以理性指引,如此相信可以在收支管理方面获益良多。
3、在固定家庭资产投资方面,沈先生有出色表现。在全球范围房产投资都是一条长期且稳健的投资途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层次逐步提升的环境,长期投资一些中高档房产的收益应该相当可观,因此建议沈先生(将来可以沈太太为主)运用自己在房产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继续寻找机会投资,复式楼按揭三年内完成,现在可以积极留意新房源市场,几年投资一套,以租还贷,应该压力不大且长期收益可观,也可以考虑投资一些市区上班族需要的小户型。
4、在金融资产方面,沈先生涉足不多,在过去几年很好地回避了市场风险,仅投资了“无”风险的定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从家庭资产长期增值的需要考虑,还是应该适当地投资一些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尤其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解决了市场固疾的预期下,增加一些优质股票和开放式基金,再辅助一些合适的投资策略,相信沈先生的家庭资产就能够有效快速地增值,因此建议沈先生夫妇在合适时机跟本地的优秀理财师学习一些金融投资知识,为自己的资产长期增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5、女儿教育金的储备是沈先生夫妇最关心的,这方面有几个途径:一是办理教育储蓄,手续便利而且可以免税,缺点是额度有限、长期增值性差;二是购买教育保险,在需要较多学费时按年领取,附加一份投保人豁免,可以在投保人无法继续投保时,仍能保证按时给付孩子的教育金,缺点是成本高、需按时投入,适合收入稳定、十年后提取使用;三是定期定额投资优质股票基金,在我国未来十五年国民总值翻番的预期下,这种分批持续投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摊薄成本,还可以尽享优质上市公司带来的高额回报。具体哪种方法最适合你,可以找资深理财师当面详细咨询。
Tips:什么是教育金保险??
教育金保险,就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教育金保险,为子女建立一个支付未来教育开支的教育金,它同时兼顾储蓄和保险的功能,部分分红险还具有一定的投资功能。
妈妈的账本(4)
教育金保险的第一个优势在于具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来为孩子选择险种和保额,然后持续投入、长期坚持,就可以解决子女未来成长教育的大额支出。第二个优势是保证性大,在投保时附加一份投保人(父或母)豁免保费后,不论能否继续陪伴子女成大,都可以保证孩子在未来能够得到约定金额的教育金完成学业。第三个优势是分多次给付,回报期相对较长,覆盖主要的高额学费支出时段,而且可以附加提供意外伤害或疾病身故以及高度残疾等方面的保障。保险公司的教育金保险一般所针对的对象为0岁~14周岁的少儿。
教育金保险虽然具有这些优势,但它的投资成本也相对较高,因而子女年龄越小投资价值越大,建议可购买时间应该在十年以上为宜,而且一旦投保不要轻易撤保,否则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4.陆先生原是电机厂的车间员工,后来下海经商,开了家小饭店。一年后饭店经营逐步走上正轨,每年能获净利40万元左右。由于生意繁忙,不久后妻子也辞职到店里帮忙,做起了老板娘。于是这个生意兴隆的小饭店就成了陆先生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陆先生如今的住房是父母留下的,因此暂无房贷负担。但陆先生和太太前几年将大部分积蓄都投进了股市,亏了不少钱。再加上归还创业初期四处的借债,目前家中只有定期存款8万元,及5万元的“垃圾股”。且陆先生夫妇都从原单位辞职,现在必须自己缴纳四金。
陆先生的女儿今年5岁,上了一家公立幼儿园,每月收费为850元。除此之外,陆太太每周还要带女儿学拉小提琴,一次课程一小时,收费50元。再加上零食、衣服、娱乐的开销,孩子每月要花去家长1200元左右。
女儿四岁半时,陆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为她购买了5份20年期的分红创业保险,年付保险金3000余元。这样如果顺利的话,女儿大学毕业后就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一笔大约7万余元的创业金(本金5万、分红2万)。但要供养女儿到大学毕业,即使按照正常支出计算,也要花去30万元左右。
家庭年收入40万元家庭存款8万元不动产自住房产一套,店面房一套其他投资垃圾股票5万元负债无家庭年总支出6万元资助子女支出1.7万元财务状况分析:家庭年收入:40万;固定年支出:6万;金融资产:8万元定期存款,5万元股票;家庭负债:无;福利保障:自己缴费;家庭责任:养育女儿成才;理财建议:陆先生家以经营饭店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丰厚,但也面临收入单一的风险。
1、中国的福利保障系统多以企业为单位,对私营个体等的需求照顾不足,因此短期内还是需要自己办理缴费及报销等问题。看得出陆先生还是很注重社会保障的,社会保险在某些时候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陆先生和太太值得考虑长期自行交纳四险一金。但社保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额度需要一定时间累计的问题,需先自行支付以后报销的问题,一年只有一次报销的机会等,给个体参保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建议陆先生夫妇应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购买一份全面的商业保险保障,商业保险在可保范围、报销时效及可以提前给付等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建议陆先生夫妇在为自己和女儿购买保险时,以终身寿险、重疾险、意外、健康医疗险为宜。
2、在现金管理方面,建议陆先生在饭店采取专业化经营,对流动资金实施明细管理,逐步提高现金的使用率,降低各环节滞纳资金现象,经常归总压缩不确定支出。在保证充足流动资金的情况下,定期将部分盈余储蓄下来,也可以考虑购买长期国债或人民币理财产品,将经营成果转化为家庭长期的资产。
3、在家庭资产增值方面,建议陆先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陆先生在股市已经有了一定的亏损经历,且其饭店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不赞成较多地投资风险较大的股市,可以考虑少量投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长期持有,多数投资股票和平衡性基金,逐步积累经验,扭转长期亏损的状况。
4、在女儿教育方面,建议开设一个教育基金专户,每月2000元购买市场优质基金,十年内只存不取,等到女儿考上高中、大学或出国时再取出供女儿读书。朋友推荐的创业分红保险有些不妥当,持续缴费6元,二十年后仅领回7万多元。如果对保险比较信赖,可以再选择一份合适的教育金保险,毕竟仅仅7万元在20年后意义不是很大。
5、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虽然陆先生无住房的担忧,但资金充足时,建议不妨再添置一套房子,自住投资两相宜,不仅可以有效保留饭店经营所得,分散财务风险,而且还能有效地进行保值增值;同样的道理,陆先生也可以考虑寻觅有潜力的商铺,一来将来经营扩大可以自用,二来收取租金也可以让自己的收入多样化。
子女抚养理财问与答(学前部分):1.问:都说男人“三十而立”,如今我和太太也算有房有车,一年前又添了小宝宝,小家庭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其实我自己知道,我是名副其实的“负翁”——每月房贷加车贷,就要花去一个人的工资。再加上宝宝的开销和日常家用,赚的那些钱就剩不了多少了。想到孩子马上要进幼儿园,将来的开销会更大,我心里不免担忧。我们家目前的年收入在15万左右,请问像我们这样收入中等,但有“几贷”在身的小家庭应该如何理财,才能从容应对将来孩子教育花费的增加?
妈妈的账本(5)
答:年收入有15万,每月将近12500元,属中等偏上的小康之家。有如此收入的家庭还是“负翁”,还要担心孩子将来的教育费用问题,那么一定是家庭过度开支。
最有调整余地的是买的车,如果该车不是夫妻俩工作的必需品,仅仅是上、下班和平时生活使用,建议卖掉汽车,得来的款项全部用于归还汽车贷款和利息。由于卖车价一般总比新车价格低,自付的首付款部分估计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但毕竟从“负翁几贷”的困境中解脱出“一贷”。
汽车还款的压力没有了,只有每月必须归还的房屋按揭贷款。以后家庭开支量入为出,第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每月收大于支,有了节余才能谈得上可以理财,才能从容应对孩子教育花费的增加。
2.问:我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的花费最高。如今我的孩子离上小学还有2年,幼儿园的托费每月就要近千元,远远超过义务教育的学费,但孩子年幼的时候,不仅家庭财富积累不够,父母由于事业刚起步,收入也相对少些。因此在子女6岁之前,做家长的负担最重。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里也有了一定的积蓄,紧张的状况就会慢慢缓解。针对这样一条家庭收支的曲线,我们有没有办法“提前花明天的钱”,或采取措施缓解孩子上小学之前的家庭经济压力呢?
答:目前,还没有听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有为学前教育提供贷款的,故这位家长所设想的“今天花明天的钱”给孩子提供学前教育恐怕暂时无法实现。
相反,采取措施缓解孩子上小学之前的家庭经济压力却是一定能够做到的。因为这个压力是家长之间互相攀比,人为地给自己施加的。曾几何时,孩子的学龄前教育不再是幼儿园里快乐地唱歌跳舞,取而代之为数学、英语、表演、器乐、围棋象棋等“兴趣班”,有的家长凡是能够找到的“兴趣班”都替孩子报了名。笔者从没有发现哪个孩子对这些“班”真正有兴趣,有兴趣的其实是家长。如果有可能,相信家长恨不得把研究生课程一并让孩子在学前教育中完成。笔者面试过许多由学前教育、中小学“填鸭式”题海战术、大学“混混”教育一路走来的学生,未发现其有被上述教育开发的聪明才智,倒是有一种现在的大学生不读书、学校里根本不教待人接物的感觉。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孩子将来有许多机会,没有学前教育不见得他们将来就会失业。学龄前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个阶段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宽松的家庭经济生活还给家长,是理财师在新时代的殷切期盼。
3.问:我的女儿今年5岁,目前在一所全托式幼儿园读中班。我和妻子都是收入稳定的高薪白领,两人的年收入总和在25万元左右。几年前我们贷款购买了一套200平米商品房作投资,如今这套房产已升值到120万左右。我打算将投资房产所获得的50万利润专门留给女儿作为她将来的教育金储备。但她目前还用不了那么多钱,请问以10年作为投资周期的话,这50万应该怎么用才最有效率?
答:50万中的10%即5万元可以购买教育理财型产品,孩子升入四年级以后,改为教育储蓄,教育储蓄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免征20%的利息税。50%差不多25万元购买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其余20万的投向是固定收益产品。在固定收益产品中,银行本外币结合理财产品、中短期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回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银行本外币结合理财产品和中短期债券基金还是最近的金融创新品种。
4.问:我和丈夫几年前都从原单位辞职,目前一起开了一间小饭店维持生计。因为深知创业艰难,所以我们希望女儿在将来完成学业,踏入社会时能顺利一些。孩子今年5岁,我经人介绍为她购买了20年期的分红创业保险。除此之外,我尚没有给孩子购买其他商业保险。有人说孩子还小,过早考虑创业金问题没有必要,应该先从最基本的险种开始买起。我想知道给孩子买保险是否有先后主次之分?哪些险种是必备的呢?
答:儿童保险的确应该从最基本的险种开始买起,医疗费用和意外是儿童保险关注的重点。按现行的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孩子只能跟大人中的一个享受一半的医疗保险。商业性的健康险保险责任非常全面,儿童投保保费便宜,有的保险责任直至终身。除了主险之外,家长还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医疗险的附加险,用于应对一些突然出现的医疗费支出。
意外是孩子最可能发生的问题,商业性的意外险无论作为主险还是附加险都是儿童保险中的必买产品。儿童保险的保障功能,除生存责任外,通常包含有较多的身故责任。如:在被保险人身故时,给付身故保险金或返还所交纳的保险费。绝大多数险种还承担投保人身故或高残的责任,有些还另外给付年金形式的成长年金。此外,目前市场上又新推出连生保险。这类保险将父母(一方)和子女作为连带被保险人,使孩子获得的保障程度与父母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更加体现了保险的保障功能。

图片引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