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打拼的:中国护士在美国

  • A+
所属分类:励志故事

六、蓦然回首(16)
除此之外,我们八一中学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从未参加过迎宾之类的活动。倒是一年一度的五一、十一,颐和园举行的游园活动的疏导工作,必由八一中学的学生来担任。年年如此,不过此项工作玩的成分居多,人人都喜欢。
进入中学以后,我的暑假活动内容也变了。多数时间是以阅读小说为主,来打发时间。也有时是走家串户访问同学。最奇怪的事发生在高中时期的暑假。我突发奇想,跟另一个女生到附近的六郎庄大队拜赤脚医生为师。我们背着药箱,穿行在田间小路上,为农民行医看病。我们每天都去,相当于今日所说的“义工”。刚开始,不过是一些打针发药的小事。到后来,居然连接生小孩儿也上手了。现在回想起来真会有些后怕。当时那种农民家庭的土法接生是很原始、很落后的。顺产则罢,若是难产,不要说我自己,就连赤脚医生恐怕也没有足够的医疗知识进行抢救。不过恐怕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里,才让我们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的精神有了发挥的余地,居然也是事事顺利,接生时从未出过差错。
我于1976年高中毕业。也就是在同一年,“文革”宣告结束。我从1965年入学,在求学的十一年中,有十年都是在“文革”里。有人认为我们是毫无知识的一代人,其实也不尽然。“文革”期间,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让我们无法像今天中国的高中生那样幸运,那样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老师还是尽其所能,为我们打下了一个相对扎实的基础。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毕竟知识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终其一生的事情。所以,人们仍旧可以欣喜地看到,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日后颇有建树的仍不乏其人。
凡是独生子女或是弟妹不满12岁的学生,可以留城。我正好符合第二条,故毕业之后我留北京待分配。
赋闲在家里,十分无聊。正好赶上1977年外贸部、北京海关、上海海关联合在中山公园主办“走私展览会”。我舅舅在外贸部工作,经他介绍,我在展览会上当了为期三个月的讲解员。“走私展览”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五个讲解员,都是由极年轻的女孩儿组成的。我当时被分在第一部分,即介绍前言和中国走私的历史。这一段日子里,我交了不少新朋友,同时又有一种走出学校、初次独立自主的尝试,所以,感觉特别好。
1977年9月,我被北京医科大学护士学院录取。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布恢复高考制度的通知,那时我已入读护士学院,不能参加高考。在护士学院学习了两年,于1979年毕业。由于国家规定,凡属大专毕业的学生必须先工作两年才能再参加高考。就这样,我与高考失之交臂,留在北医三院工作直到出国为止。成全我上大学的梦想,倒是后来在美国实现的。
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造就了我,使我对自我的素描勾画得更加完整、更加丰满、更加趣味横生。
7故乡情思魂牵梦萦
在我30岁以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故乡北京。我所有的一切,包括那些最细微的梦想,都是和北京的泥土紧紧地粘合在一起的。北京就是我的全部。日久天长,北京在我心中也就渐渐地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我从来没有仔细地琢磨过我身边的一切,我对于自己的故乡既熟悉又陌生,既亲近又疏远。我问父亲:我的祖先是何时迁居北京的?父亲说是明朝。由此我知道了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北京传人,但是这并没有让我有多少骄傲。
真正为故乡北京感到骄傲反倒是我侨居美国之后的事了。在美国的中国人,尽管在相貌上不分彼此,在内心里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完完全全地来自于故乡。当海外的中国人聚在一起时,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是哪儿的人?答案总是有着一种“五湖四海”的味道,上海人、广州人、湖南人、山西人、香港人、中国台湾人……然后,有人问到我,北京人。淡淡的但却极其清脆的三个字从我口中缓缓流出,连我自己都能听出声音里的那一份“居高临下”的味道。于是,先有了几分不安,又有了几分内疚,很快就化成了更多的坦然。因为只有我知道,口气中的那份骄傲绝没有丝毫的“唯我独尊”的意思,而是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故乡情。
六、蓦然回首(17)
故乡北京的美,在我心目中永远是与众不同的!它一年四季分明,变幻多端,季季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北京的冬天才是冬天。一种刻骨铭心的冷,反让人生出几分清爽和喜悦。极目远望,一片片的树木简练得只剩下了枝干,像是一幅木刻的插图,见棱见角,冷峻而凝练。这是个滴水成冰、哈气成霜的季节。清晨,家家户户的玻璃窗上都盘结着白色的细碎的冰花。北京冬天的风,是有声有色的、惊天动地的狂风。狂风在天地间浩浩荡荡、一往无前地行军,呜呜的呼啸声一阵强似一阵。狂风将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沙卷在一起,人们便有了一种恍惚,好像无数的沙粒是从天而降的。狂风让北京变得干燥乏味起来。不久,雪来了。大雪铺天盖地,很快就让北京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柔软洁白的雪,给北京穿上了银白色的冬装,它让北京变得更加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雪在一夜间结成了美丽的冰凌,树枝上缀满了亮晶晶的银花。一幢幢建筑物像琼楼玉宇似的在阳光里闪着耀眼的银辉。北京的冬天就是这样风一阵,雪一阵地,轰轰烈烈地过着。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风向慢慢地变了,那便是春天的序幕了。
北京的春天是短暂的。残冬拖着长长的尾巴,久久地不愿离去。风还是一味地刮着,风力非但不小,反而好像更大了。风吹走了冗长的冬天,风为北京带来了一片绿意。细细看去,枯枝上结出了层层嫩蕾,天空中飞来了北归的雁群。神奇的大自然画笔让北京在点点滴滴的变迁中迎来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然而,当人们刚刚在暖洋洋的天气里舒展开来、还没容得过多地享受时,天气已经不知不觉地变热了。
北京的春夏之交是由指间不经意地滑过的。夏天让北京变得万物竞绿。绿色的树叶,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那样深沉,绿得那样醒目。浓浓的绿色簇拥着那红墙金瓦的紫禁城,绘出了一幅独特的北京之夏的彩图。夏天的北京,常常是骄阳似火,地上浮动的热气一点点、一寸寸地蒸发开来,到了傍晚时分,终于引来了一场夏雨,那雨是倾盆而注的雷阵雨。雷声自远方而来,隆隆地划过北京的长空,粗大的雨点从天上飘洒下来,重重地打在地面上,哗哗的暴雨洗涤了一天的燥热,送来了一片凉爽。在北京,绝对见不到南方那种黏乎乎的黄梅雨。北京的雨总是痛痛快快,来得突然,去得利索。在这晴与雨的交替中,北京一步步地走到了8月底。
9月份,紧随着夏天的脚步而来的,便是北京的金色的秋天了。直到现在,我仍旧觉得“秋高气爽”这四个字只有用在北京才最适宜。
秋天的晴空永远是一碧万顷,天空好似陡然间升高了许多。空气中到处漂浮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清新,轻轻地吸一下,立刻神清气爽。秋天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北京那种博大精深、天人合一的雄伟气魄。它带着人们走进了一个如诗似画、如弦似乐的仙境。然而,美丽是不能永久的,秋天总要离去。北京的秋天离去时,带着无限的干净利索。深秋时节,一股强冷空气在几天之内,便毫不留情地将北京的秋天吹得无影无踪。几乎是听不到秋叶簌簌落地的声音,却见一片片还未完全枯黄的树叶洋洋洒洒地铺满了道路。秋风在空中盘旋,掀起层层枯叶的浪花,然后再牵着枯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寒冷的秋风引来了阵阵冷雨,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晚秋的风风雨雨,就是这样迅速地送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北京的秋天。
北京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然而,在这一切的一切当中,真正坚如磐石、万古流芳的却是北京古城的风貌。
北京的古城是以紫禁城为中心的撒向四面八方的、纵横交错的网络。驰名中外的紫禁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奇妙艺术的结晶。它的美是举世无双的。它的构造宏伟而不失细腻。它的色彩变换万千、溢彩流光。朱红和金黄是它的主调色彩,除此之外,还有用蓝、绿、紫各色琉璃瓦精雕细作的各式各样的立柱、悬梁、影壁组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紫禁城的四周是那些数不尽、伸向远方而又长短各异的街道和胡同。它们四通八达、彼此相通,既无起点又无终点,其间的名胜古迹处处可见,美不胜收。北京是一座宝石一样的城市,尽管它历经沧桑,却仍旧巍然屹立。
六、蓦然回首(18)
然而,尽管北京的一年四季宛如神话,尽管北京的宫廷建筑优美独特,但是这都不是北京的根本。北京真正的血脉、魂魄和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植根于此的北京人。没有北京人,便没有今天的北京。
什么是北京人?在我看来,真正的分水岭就在于人们对北京的不同感受上。对于任何一个在北京的人,你可以随便问问:北京什么好?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答案却是成千上万的。总起来可以归为四类。第一类人的答案是:北京是具有古典建筑的美丽的城市。第二类人的答案是:北京是个有机会挣钱的城市。第三类人的答案是:北京是思想、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城市。第四类人的答案是:北京是有豆汁儿和豌豆黄儿的城市。
在这四类人当中,第一类人,为数不多,他们都是些走马观花的旅游者。第二类人,数量正在日益增多,他们大多是来自偏远山区的、需要养家糊口的农民工。第三类人,为数最多,他们是那些长年定居在北京的、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他们当中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是今日北京的缔造者和改造者。他们对于北京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们却不是真正的北京人。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活习惯和情趣爱好都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真正的北京人相去甚远。第四类人,为数也不会很多,但是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北京人。他们才是北京文化和艺术的真正的奠基人,是北京味道的源泉和精髓。对他们来说,北京深奥的文化、诱人的艺术、祥和的思想,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切切实实地做出来的。北京的变迁和他们的生活是彼此相连、互相渗透、不可分离的。北京对于他们,不是一个充满幻想的梦,而是一块扎扎实实的泥土。北京富也好,穷也罢,他们对北京不弃不离,忠心耿耿,只因为北京是他们永久的故乡。
只要是这第四类人一出现,北京立刻会变成一个人生大舞台,在台上演戏的全是前三类人,无论那戏演得好还是坏,真正的北京人总是心平气和地观望,因为只有他们懂得:再好的戏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再精明的人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
其实,真正的北京人是再简单不过的人了。他们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热情诚恳、乐天自信、幽默风趣、谦恭有礼。他们对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简单平实得无以复加,他们喜欢家人邻里和睦相处,他们喜欢掌握一门得心应手的生活技巧。他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衣食温饱。他们对钱财看得并不重,不过却极其讲究生活情趣。
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情趣和嗜好,渐渐地成为北京的一种独特的风景。
北京人爱读书。长久以来,北京就一直是历史文化的中心。它历史悠久,藏书丰厚,文人聚集。它把知书达理奉为一种至高无上的修养。于是,北京人有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便利,他们长年生活在一个书的世界里,读书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并慢慢地从潜意识中滋生出一种特有的涵养、气质和思想。
北京人善书法。尽管不可能人人都是书法家,却是人人都懂得欣赏。他们懂得中国的书法是一种在静中求动的艺术,是一种刚柔并存、富有个性的艺术。练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极清爽、娴静、自在的过程。它正酷似北京人那种温文尔雅、从容不迫的性格。从书法到画山水,实际上是一个极短又极自然的过程。北京人又多少懂一点绘画艺术。
北京人迷京戏。不仅是百听不厌,不仅是对戏中的故事如数家珍,而且还能哼哼哑哑地唱。大街小巷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旁若无人的京戏爱好者,边走边唱,有板有眼。除了戏剧以外,他们还是相声迷。相声艺术来自于民间,它是幽默的北京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
北京人养盆景。北京的盆景千姿百态,犹如大自然缩影在尺幅中,是一种相当讲究的案头雅供。有山水盆景、树桩盆景、珊瑚盆景、宝石盆景、绢花盆景等等。各类盆景,又可以根据其质地和造型的不同分出更多的种类。仅就山水盆景而言,就有硬石和软石之分。硬石组成的盆景,以小见大,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神游其中。软石盆景是以养苔藓和文竹为主,水色清澄,山石碧绿,有桥有亭。
六、蓦然回首(19)
北京人栽水仙。特别是在春节前夕,几乎家家都供着一盆水仙花。水仙花虽然是以“水”字打头的植物,可是在养殖的过程中,水多并非有益。水一多,水仙就会长荒。所以一定要按时蓄水,少而勤。每日清晨,要先用清水将水仙花过滤数遍,再在盆中放上适量的水,然后将它安放在向阳的地方。如此这般的精心,只盼望水仙能不早不晚地在春节时分开花。水仙叶翠绿欲滴,似碧玉琢成;水仙花朵银白,花蕊淡黄,形如酒杯,宛然似盏,捧着星星点点的喜气,呈现出一派吉祥如意的美意。
北京人养猫养狗、斗蟋蟀、下象棋、玩骨牌、打麻将、练太极、泡茶馆……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雅兴,为自己营造出一种趣味横生的日子。
北京人更好吃。所有北京的菜都可以用“正宗”二字来形容,即风味纯正鲜美。北京的名菜,诸如北京烤鸭、涮羊肉、芙蓉鸡片等等自不必说。单说北京的春饼,就是一种极富有特色的美食。每年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即“立春”这一天,北京人讲究吃春饼。春饼是用热水烫面加油烙成的极薄的双层饼。烙好后,再放入蒸锅中蒸一下即可。除了饼还要备好各种各样的菜。菜的种类包括甜面酱、青葱、酱肘子、小肚、豆芽菜、粉丝、炒蛋、菠菜、韭菜,所有这些菜,都要一一切丝炒熟。吃的时候,将一张薄饼平放在盘中,先用筷子涂上薄薄一层甜面酱,再放青葱,然后再将上述的各样菜放在饼上,最后是用饼将其中的菜紧紧地裹住,饼的一端要反折回来。包好的薄饼,形状如卷,“有头有尾”,味道极其鲜美。“立春”在中国的农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北京人用吃春饼的办法来庆祝它,寄予着合家团圆、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再说北京的小吃,种类繁多,美味各异。其中有一种叫“豌豆黄儿”的小食品,就是做工极细的精品。它的原料为上等的白豌豆,做出的成品为淡黄色,极其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它是宫廷和民间都喜欢的一种北京著名小吃。
岁月悠悠,北京人就是在这种既读读写写又吃吃喝喝、既研究学问又享受生活的时光中,不慌不忙地过着属于他们的那一份日子。然而,对北京人来说,一年中过得最兴高采烈的日子,要算春节了。
在北京,春节的序幕,从每年的腊月初八之前就慢慢地拉开了。到了腊月初七的晚上,北京人要精心地熬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加上红枣、栗子、瓜子、花生、松子、红糖、白糖熬成的。熬的时候,讲究用微火慢熬。一般是在腊月初七的夜晚,通宵熬粥,到了腊八这天,天明即熟。这种粥,色为枣红,米粒饱满,黏稠适度,香甜可口。
到了大年三十,北京人讲究合家做馅包饺子。饺子从年三十的晚上包起,在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可以捏成元宝的形状,也可以在饺子里包上一二枚钱币,寓意“财源广进”、“喜庆团圆”、“心想事成”。
北京春节的爆竹烟花,在年三十的晚上,彻夜不息,火树银花。爆竹的种类数不胜数。最常见的有麻雷子、二踢脚、小鞭和花炮。麻雷子是一种火力很足的、震天动地的爆竹。后来,由麻雷子演变成二踢脚,二踢脚的第一响是将火药筒打入高空,再在高空爆发出第二响。小鞭的容量很小,但响声却极清脆,通常可以将一百、五百的小鞭串在一起,燃放时,响声恰似百鸟闹林。北京现在的花炮,样式层出不穷。但是,我曾听我外公讲过,老北京有一种花炮叫“花盒子”。“花盒子”是将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盒子一层层码上去,最高可以到九层。点燃之后,一层层飞上天空,各层的花样不一,声响各异,恰似在空中上演的连台好戏。
然后,从大年初一的拜年、赶庙会,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北京人将他们的春节过得有板有眼、热热闹闹、欢天喜地。
在这样的快乐中,北京人送走了载着他们不同记忆的岁月,迎来了他们赋予美好期望的又一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北京的梦想和故事在北京人的手中,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七、知足常乐(1)
1读书心境赏心悦目
在我美国的家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中文藏书。我对它们中的每一本都有着一片极深的情感。
怎能忘记呢?
这些古今中外的著名小说,是婆婆在得知我喜欢文学写作之后,在她体弱多病、年事已高的情况下,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地从北京的家里上万册的存书中挑选出来并让先生带回美国来的。这些闻名天下的小说伴着亲人的爱,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滋润了一颗远离故乡的心。
那些著名的历史、哲学和宗教读物,大多是先生每次回京时,特意为我买的。先生是个博览群书、自幼年起就有着买书和读书的好习惯的人。因此,他每每浏览北京的书店时,也不忘为我选购图书,并不辞辛苦地、不远万里地将这些精神食粮运到美国,给我阅读。
还有许多人物传记、纪实文学,是我回国时在多家书店里自选自买的,然后再装箱,托运回美国。
更有一些书,是我在美国的中国城的书店里精挑细选的。中国城的书店虽小却也是琳琅满目。最称心的是,它总是跟着时尚走,在这里每次都会找到目下最新上市的书籍。
买书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每每走进书店,投入在书的怀抱中,我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我喜欢用手在书脊上轻轻地划过,只要发现一本好书,必须千方百计地据为己有。买书时极为爽快,不论价钱,好像再高也值得,决不会像买衣服那样,犹豫再三。
经年累月,书在我家处处可见,遍地生花,信手拈来,乐趣无穷。除了书架上堆积如山的书以外,桌子上、钢琴上、沙发上,到处是书的世界。无论新旧好坏,或薄或厚,几经搬家,都舍不得丢弃。
书,是我数不尽的、如影随形、最要好、最无私的朋友。不同的书,又可以是不同的朋友。交情笃深、如胶似漆的,是亲人;雪夜造访、促膝谈心的,是知己;嘘寒问暖、说长道短的,是熟人;谈古论今、理论高深的,是师长。
书,是粮食,是感观,是艺术品。它牵着我的手,让我慢慢地在字里行间穿行,让我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让我愉快地欣赏着古今中外的趣事,让我一点点地思考、成熟,让我伴着它哭,伴着它笑,伴着它走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时光,让我有无限的空间去遐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移动中可一目十行,静卧时可咬文嚼字。我有时会在一段时间里,读不同的书,头脑里的东西,不断更新、变幻无穷、多姿多彩;有时又会在一段时间里,反反复复地读一本书,细心品味,感受颇深。
事实上,读书是一种心境,一种平实,一种投入和创造。必须沉下心来读进去,才能让书籍消化在血液中,铭刻在心扉上,才能让书的影像深深扎根在我内心的土壤里,待我精心地去培育、去提炼、去升华。
我自己最爱读的一类书籍是名人传记和纪实文学。当我真正走入名人的内心时,才察觉到他们的平凡所在,他们与普通人并无两样,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完全是因着他们性格的刚强,心胸的开阔,思维的巧妙。每当看过这样的书,都会刺激一下自己灰暗、颓丧的灵魂,并在不同的侧面引起强烈共鸣。它会使我生活的目标更加清晰,使我的气质、性格和情操得以提升。
为了记述我读书时内心的佳境,我曾经写过一首四句诗:夜以继日书为友,身在家中神广游,字里行间慢慢走,古今中外看个够。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书是人性心灵空间的展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离不开书。人的心田必要由书籍来营养和滋润,生命才得以延续。我为自己在异国他乡,还能有福用母语读到自己心爱的书,而常常感到无限的欣慰。
2爱好成痴刺绣相伴
闲下来无事,我很喜欢做十字绣。
十字绣看上去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凡又伟大。每一件用心灵做出的十字绣都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秀丽多彩的艺术品。每一幅十字绣在目,总会给人以赏心惬意的快乐之感。近看,你会为它的细腻而感动;远观,你会为它的壮丽而惊叹。
七、知足常乐(2)
实际上,十字绣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古今中外皆有之,只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各异,它的内容才有着不同的展现。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会不断地除旧更新,成为一种永生永世的艺术。
我与十字绣结缘,最早是因为女儿在美国读小学时,修了一门手工课。一个学期下来,小小年龄的女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居然用彩线绘出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图案,让我感到十分新奇。于是我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谁曾想,不试则已,一试便深深地迷上了十字绣。
做十字绣的成本很低,一块十字布、一根针、一些彩线即可。然而从选样、配线再到一针针地绣成,却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享受。十字绣固然是个花时间的工作,绝妙之处也正是在此。这种日复一日、穿针引线的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清闲、简单、安静和美好。它可以让我忘记周围的烦恼,它可以让我的心情彻底地放松,让头脑重新清醒起来。
几年来,我用空闲时间绣了许许多多自己喜欢的作品。我从成品中,选一些送给亲朋好友留念,选一些配上镜框用来装饰自己的家,还有一些只是放在那里,时不时地摆出来,自己欣赏一番。这种爱好默默地陪伴着我,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润滑剂。
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会有着一种或多种自己钟情的事情去做。有爱好的人实在是个有福之人。小爱好不但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而且可以延年益寿。
爱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渐渐地培养出来的。而且一种爱好的培养,是不受任何年龄限制的。任何时间里,任何条件下,只要我们怀着一份对生活的追求,持有一颗童心,抓住任何可行的机会,大胆地尝试,常常会给自己一份惊喜,发现一种爱好。
诚然,爱好是可以随着时间的迁移,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无论是怎样的一种爱好,它都是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经历和感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自我欣赏的过程,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份快乐。
所以,无论你对生活怎样不满,却不能不给自己寻找一点爱好,因为它能让你找到心灵的家园,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到人生的真正内涵。
3陶冶情操水墨为伍
我对绘画艺术的爱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只可惜当年年幼无知,再加上“文革”的混乱,真正潜心从我外公习画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两年的时间。
然而长年累月地在我外公身旁,耳闻目睹的、有意无意的艺术熏陶使我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作画和赏画的基础知识。
在外公辞世之后,我始终再没有机会正式拜师研习绘画。但绘画却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是以临摹为主,且内容繁杂又不规范。但对于我这个自学者来说,作品的成就尚在其次,让我陶醉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作画的过程,那是一个享受、清心和舒畅的过程。
现在想起来,我所涉及绘画领地大致可归为两类:其一是山水画,其二是人物素描。看上去,它们是两类不着边际的绘画体系,但对我却起到了相辅相成、挥洒自如的良好作用。
首先是山水绘画。传统的中国山水绘画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集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传统思想。它以东方艺术特色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汇成了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要想掌握中国山水绘画的精髓,起始点必在于临摹古画,即便是像我外公那样的绘画大师,初始习画,也是临摹过不下千幅的古代优秀画家的作品。
临摹山水看似简单,其实并非如此。临摹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山水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笔与墨上的技巧。用笔要分轻、重、粗、细、急、缓;用墨要分深、浅、浓、淡、干、湿,这样才能画出远近和阴阳的反差。比如画枯树,重点必在“枯”上。又如画山。画夏山,草木繁盛,要浓重深厚,处处表现出苍翠的味道;画秋山,红叶萧疏,自然清爽,要表现出秋高明净的面貌;如画冬景,草木凋零,生物休止,要画出大自然如睡如眠的梦境来。这些都可谓是山水画的精髓所在,即“形”与“神”的融合。
七、知足常乐(3)
其次是人物素描绘画。其中人物头像的绘画是我的最爱。大自然是美不胜收的,人物的素描更是绚丽多彩。每个人的胖、瘦、美、丑、喜、怒、哀、乐的表情都有着天壤之别,它成为我表达自我情感、发挥想象力的载体。
一幅形神并茂的素描给人以深奥神秘之感。事实上,当你真正自我动手习画时,你会发现它们不过是点、线、面的简单组合。点是画面构成的最小的单位,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点可大可小,具有神奇的张力;线是刚柔相济、曲直相依,它往往成为画家个性的体现;而面则是线条向周围的扩展和延续。固然,素描中用来显示光影明暗的另一个重要手法是对黑白二色的掌握和运用。黑色给人以沉着、稳重、厚实及神秘之感,而白色则给人以纯洁、光明、无暇和高雅之感。两色之间有着既相互衬托又相互制约既对比又统一的作用。
我自己习画完全是一种业余的情趣,心血来潮时,常常可以每日作画六小时,光是素描的临摹和创造一年就有300多幅。缺乏韧性,完全凭着自我的感觉走,少了几分辛勤,多了几分快乐。
绘画带给我最深和最广的益处,还不仅仅是在作画的本身。它有力地锻炼了我的手、眼、脑三部分的分布和协调的功能。我以为,一个真正的好画家,手法上的工夫自然不可以忽略,但是眼和脑的作用才是重要的。任何一个画家首先必须具备一付敏锐、清晰、准确的洞察力,才能从简单中看到繁杂,从组合中看到层次,从平面中看到立体。其次是脑的想象力。尽管想象力是任何人都具有的,经过绘画锻炼的人,想象力会更丰富,更具体,更明确、更绚丽。最后,才是通过手、笔、墨将美妙神奇的影像洒在纸上的成画过程。
我自从自学绘画以来,忽然觉得大千世界里的一切要比以前美得多,丰富得多,开阔得多。过去许许多多视而不见的东西,现在,在我眼里,都变得更加细腻,更加富有情趣和生命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浮光掠影都可以引起我的兴趣和情感,我觉得这才是我习画的真正收获。
4猫狗人情终生难忘
pepper(胡椒粉)是女儿为初来乍到我家的、两个月的小狗起的名字。名字形象地刻画了当年那只黑、灰、黄的杂色的小毛头狗,它那时并不漂亮。
一岁的pepper渐渐地脱去了浑身的杂毛,变成一只淡金色的小狗。黑色的鼻头上方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它原本是只很美丽动人的小狗。
两岁的pepper已能懂得各式各样中英文夹杂在一起的指令,也会静静地卧在我的身边,听我讲我内心的苦与乐。它原本是只很聪明伶俐的小狗。
三岁的pepper喜欢在草地上奔跑打闹。它爱大家送给它的每一样小狗的玩具。它会将五颜六色的小球,先用嘴高高地抛到天空,然后再用嘴轻轻地接住。它原本是只很天真活泼的小狗。
四岁的pepper深深地爱着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每当下午,女儿的校车从门前驶过的那一刻,它会连跑带跳地奔到门前,迎着女儿归来。它原本是只爱心十足的小狗。
五岁的pepper第一次被送进“动物旅馆”,住了20天,因为我们全家要到远离美国的欧洲去度假。回来后,发现pepper又黑又瘦,右侧后腿的上部脱去了一大片毛,并且鲜血淋淋。经医生诊断,小动物一旦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会感到紧张焦躁,所以,才会出现咬自己的现象。我们好心疼它,抱回家,仅仅两周,不仅伤口全部愈合,身体也逐渐胖了起来。它原本是只非常恋家的小狗。
六岁的pepper常常要面对一个经常生病的我。它每天都会来吻吻我,并且总是牢牢地守在我的身边,寸步不离。它原本是只很懂得怜悯的小狗。
七岁的pepper真正地、永远地离开了它的家人。由于女儿升入大学,我们举家搬迁到另一个城市,也因为许许多多其他的原因,我们决定将七岁的pepper留在它的故乡,交给另一家爱狗的人。当我们含着热泪和它依依不舍地道别时,它却乖乖地跟着新主人走了。它原本是只勇于面对现实的小狗。
七、知足常乐(4)
现如今,虽然pepper已经不在我们身边了,但是那段有它陪伴的日子却成为一种妙趣横生的、令人回味无穷的一段时光,成为我们一家人所共同拥有的、珍贵无比的记忆。
在美国,养猫养狗的人家之多,已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因而,各种大型的动物购物中心和数以百计的家庭私人兽医应运而生。一只小狗不但拥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时装,上百种不同品牌的狗食,各种各样的小狗玩具,柔软舒适的睡床,还会有它自己的私人医生、理发师和学校。学费根据所学和训练的项目不同,可分为每小时45美金、60美金到100美金的不等。小型的狗,在美国国内可以免费搭乘飞机旅行。旅行时,又有专门的为小狗做的旅行袋,主人可用这种袋子,将小狗绑在胸前,让事先打了催眠针的小狗一路睡在里面。大狗乘坐飞机,需要买票,可拥有自己的座位。
而最让我感到稀奇的是,有次去宠物店购物,见到一对美国夫妇领着一头皮毛锃亮的白色小猪。由于小猪过胖,主人抱不动它,它自己走起来亦是一付十分“沉重”和“艰难”的模样。所以,当他们购物之后准备回家时,只见主人打开后车门,取出一个类似小滑梯那样的架子,一头搭在车座上,一头着地,“请”猪上车。无奈,小猪迷恋着户外的大好春光,说什么也不上去。只见那两个美国夫妇像是哄孩子似的,既不打又不骂,好话说尽,耗时20分钟,小猪才终于迈着四方步,一步三摇地走上梯子入座。
事实上,养一只小动物,意义无穷。它往往可以有消除疲劳,稳定情绪,松弛紧张,预防疾病等多种意想不到的益处。
目下,养宠物已成为一种时尚。其实,养小动物,与小动物交朋友的关键还在于,你会发现人类的爱是无限的。人类正因为有爱,世界才变得更加可爱。所以,任何人只要情愿,都可以养一只小动物,诚心诚意地与它交朋友,让它的感情,带给你点点滴滴快乐的时光,让它的存在,充实你的人生,装点你的生活。因为有了它,你的生活会变得更精彩动人。
5享受寂寞与己独舞
自从女儿上了大学,先生又常常出差中国,由此,我有了许多过“一个人日子”的机会。
一个人的日子,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应该是随心所欲的日子。不是吗?该起床时,醒不了。该睡觉时,又睡不着。该吃饭时,说自己不饿。不该吃时,却又狼吞虎咽地吃一堆。兴奋时,可以一天到晚马不停蹄。懒惰时,可以整日坐在电视机前发呆。情绪高涨时,可以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情绪低落时,可以蓬头垢面,终日以睡衣为伍。高兴时,可以呼朋唤友,热闹非常。烦恼时,可以闭门谢客,足不出户。以此类推,一个人的日子会很快地在自由中消逝。人也因为有了这种日子,而变得自由散漫起来。
事实上,只要做些适当合理的安排,过一个人的日子是件既有趣又充实的事,一点也不难。一个人若能完全掌握和运用自己的时间和天地,那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
就我自己来说,平淡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想自己一个人做的事。
静赏夕阳西下。这个时候,必须是在家中无人,不必在炉灶间忙得灰头土脸、汗流浃背、筋疲力尽时,才会生出来的情趣。如有这样的机会,我必在我的17层楼公寓里,倚窗静坐,全心全意地追随着夕阳西下的那每一个动人心弦的时刻。西落的太阳总有着一种沉静的美。它轻轻地收起了它白日的余光,不再像正午的它那样招摇、骄躁和着咄咄逼人的光芒。此时的它,完完全全地浓缩成一种水红色的、曲线规则的圆,含羞、清秀、安详地站在淡蓝色的天边。美而不艳,若实若虚。日落是敏捷而迅速的,急景流年一瞬间的壮观奇景。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从那里投射出一片余晖。天际立刻变成一片水红,继而映红了天边那一片片娇娇的、棉絮似的云。水红色的云在蓝天中飞舞,各显奇姿。谁说夕阳西下有种凄凉呢?在我,那完全是一种再冉冉升起的前奏曲。它绝不是落幕,而是一首美妙的序曲。它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能巧妙地牵动着人们的思绪,奔向远方。它的可观之处,则在于可以燃起人们对希望的憧憬。我爱夕阳西下。我对观望夕阳西下的情趣远比看着旭日东升来的浓厚和迫切。不为别的,只为夕阳西下总能勾起我一串串的情感和无限的遐想。
七、知足常乐(5)
晚睡晚起是我个人的另一个喜好。一个人时便可以自由地控制时间。晚睡时,从不会担心影响了家人的休息。同时也不会因为晚睡而无法按时起床,因而误了大事。于是,在那寂静的夜晚,我便可以静下心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认认真真地读上一本趣味盎然的小说,或心情愉快地欣赏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心血来潮时,画上一幅活色生香的图画。灵感迸发时,写上一篇自鸣得意的文章。凡此种种,其乐无比。第二天,又会在充足的睡眠之后,去运动中心锻炼身体。隔日下厨一次,为自己做几样可口的素菜。偶尔,和朋友小聚一场,乐在其中。日子过得既全力投入又弛张有度,既轻松愉快又有条有理。
实际上,人在孤单时,应该是愉快的。因为孤单与孤独之间,是有着极大的差别的。孤独像一个伤口,孤独意味着你惦念着自身以外的东西。孤独意味着你老是想着别人,渴望着别人,总想着用别人来填补自己。而当别人不在身边,或是无暇顾得到你时,你便感到十足的空虚和寂寞。
孤单则不然。正因为有了孤单,你才有可能完完全全地支配和调整自己。正因为孤单,你才有足够的时间,欣赏和反省自己。正因为孤单,你才会觉得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不依靠任何人的整体。
在美国,为人父母的人,无论是谁,迟早都会面临一个子女远走高飞的时候,迟早都会有一个孤单的日子在等候着你。但,那又怎样?只要你能做到孤单而不孤独,你的生活里仍旧会是阳光灿烂。
6咖啡清茶情随事迁
咖啡与清茶是世间最常用的两大饮料。
自古以来,西方人喜欢喝咖啡,而东方人则善饮茶。那么,对于我这样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人,千里迢迢跑到美国来居住,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那便是咖啡加清茶。
初来美国时,因为打工和求学的辛苦,也是受美国朋友的影响,我深深地爱上了咖啡,而且是无需加糖加奶的、纯味的苦咖啡。
咖啡味道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的苦。一杯原味的苦咖啡,煮好之后,首先是扑鼻而来的浓香,让你的精神为之一振。然后在轻轻地品上一小口,一种淡淡的苦,既爽口又提神。当你一口接一口地将一杯热咖啡饮完后,全身的筋骨好似都被流淌在内的黑棕色液体疏通了,疲劳消失,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一付只争朝夕的姿态。
这就是为什么在头天晚上打工至凌晨、第二天一大早又要送小孩上学、然后再自己跑去学英文的我每早必要喝一杯咖啡的缘故。不要小看每日清晨的这一小杯咖啡,它给了我面对当时清苦生活的勇气,它给了我不断向新生活目标迈进的信心,它也给了我在新环境中学习的一份机智和灵感,它更给了我热爱美国生活的一种快乐的心情。
日月如梭,伴着咖啡早出晚归的日子,转眼之间已成为往事。多年奋斗的可喜结果是,先生博士毕业后,在一家美国期货公司里身居要职,只是要经常前往中国出差。女儿也进入了美国东部的一所常春藤大学。
家中只剩下我一个人。昔日的那种轰轰烈烈的咖啡时代已与我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时光。于是,我也就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心情,慢慢地戒掉了咖啡,改饮清茶。
中国的名茶如云。就是在美国,如今除了红茶、绿茶、花茶以外,又有许多按其特殊功能而命名的茶叶。诸如:减肥茶、催眠茶、降脂茶等等。在这繁多的茶类中,我更偏爱绿茶。
绿茶,清热解暑,有着一种迷人的清香。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将茶叶放入杯中,然后用开水先冲上小半杯,待芳香四溢后,再加满一杯。细细地品尝一口,香甜久久地萦绕在口中,慢慢遍布全身。
随着茶香,我的思绪可以慢慢地飞回我的故乡。记得幼年时饮茶,家人总爱用一种茉莉花茶。茶水盛在一个十分精细别致、小巧玲珑的杯子里。茶叶沉在水底,水面上却飘着两三瓣乳白色的茉莉花,边喝边可以闻到一种淡淡的茉莉花香。
七、知足常乐(6)
随着茶香,我在内心默默地祝福着自己的老公和女儿。静静地思考着人生的是非曲直。幻想着未来的美好时光。
茶香是一缕清风,令人安静悠闲。茶香是一种情调,驱走了悠长的寂寞。茶香是一丝喜悦,洗涤了生活中的烦恼。茶香是一服良药,梳理了纷乱的思绪。茶香是一份希望,唤醒了沉睡的内心。
其实,饮茶也好,喝咖啡也罢,关键喝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情节,一种思念。手握咖啡或清茶,面对着山和树,面对着云和雾,面对着雨和雪,春也去,秋也去,冬也去,走过的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沉淀下的是一片苦和乐的回忆。
7歪打正着自得其乐
自从进入成年以来,身体渐渐变得“沉重”起来。于是,寻遍了各种各样的锻炼方法,力求减肥。
先是像美国人那样,日日跑健身房。后又自学了一套健身操。最近,又改为长距离散步,无奈,无论是动用哪一种健身方法,不管是练得怎样的汗流浃背,体重仍旧是有增无减,使我非常苦恼。
前不久,在北京一家著名的大医院里,作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其内容包括脑电图、脑血流图、心电图、腹部超声以及各类血象、血压的检查。可喜的是结果全部正常。很多中年性的疾病在我身上尚未显现。这让我十分愉快。显然在中年人当中,我不能以苗条而着称,却能以健康而自慰。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歪打正着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有人追求艺术,当艺术还未达到登峰造极之时,你可能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艺术家。有人追求爱情,爱情没有追到手,你却成为一位留名千古的伟大诗人。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人对目标的追求,往往就是这样。就算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总会有一些收获,而且这些收获常常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让你意想不到。
我常想,在这个世界上,对于追求者而言,是不存在失败的。只要人们努力奋斗,快乐生活,即使是实现不了最初的梦想,总会得到一些其他的东西,作为对一个执着者的回报。所以,如果你现在是一个正在为梦想奋斗的人,千万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意外的惊喜,或许明天就会降临。
后记
写一本自己的书,是我多年的愿望,但却总不得机会付之于实践。
今日,终于有勇气提笔完成,全是为着我心中的三个小小的愿望。其一,是想把中国护士在美国的出路介绍给我的同行们。其二,是想把我女儿在美国如何成长,并升入名校的经历,告诉给天下所有爱孩子的父母们。其三,则是想把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故事,讲给我的亲人和朋友们。
尽管我自己清楚地知道,由于我个人才疏学浅,书中不免留下许多青涩之处,但,我仍旧为自己能够一字一句地完成一本书的写作而感到无限的欣慰,正如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罗所说的:“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在此书付梓之前,要特别感谢中国书籍出版社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2006年12月写于美国费城

图片引用自网络